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肩负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这一进程中,青年人才培养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作为国有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企业青年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培训模式已难以满足国有企业青年员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紧张的工作节奏。在此背景下,中国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广州)(以下简称“中石油党校(广州)”)对“青马工程”实施进行了创新性探索。该项目在延续线上学习与传统集中面授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教学结构和学习工作层面实现了深度融合,打破了培训与工作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从线上线下简单相加向深度融合的跨越。此项目实践是混合式培训模式的一次创新应用,展现了混合式培训深层次的内涵与外延,也为“青马工程”培训项目带来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活力。
01
科学设计,构建培养体系
当前,教育培训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智能化、场景化等培训模式逐渐成为培训新业态的代表。与此同时,传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也与之升级,各组织机构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实施路径。混合式培训的灵活性、精准性和持续性等特性,以及新时代更多元化的实施路径,使之成为适应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理想选择。
中石油党校(广州)的“青马工程”,以新时代混合式培训模式为核心,通过科学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系统化的培养体系。
内容设计:守正与创新并重
理论学习是“青马工程”的基础。针对青年员工理论基础薄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不够扎实的现状,项目设计更为注重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课程内容涵盖了经典原著导读、新时代理论专题、石油工业特色课程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聘请追求精益求精,项目邀请集团内部党建理论专家以及党校、团校、高校的知名教授进行系统解读,确保课程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理论学习的重要延伸。“青马工程”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员赴团一大旧址、黄埔军校、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深刻触动学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项目聚焦“理论素养提升”和“理想信念坚定”两大主题,要求学员结合岗位实际开展行动课题研究,规划个人行动方案,并持续推动培训成果在工作中落地转化。
企业“青马工程”培训班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行动课题研究全面覆盖勘探开发、炼化销售、海外运营等核心业务领域,通过设置课题和组建跨领域研究团队,采用PDCA循环四阶段系统推进。经过这一循序培育,促使学员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提升,真正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创新”的跨越,形成“课题攻关—成果转化—人才成长”的良性生态,为国企青年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范式。
形式设计:单一与混合并行
中石油实施“青马工程”时突破了传统单一培训模式的局限性,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并根据培训内容及学习体验设计了多形式、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线上学习阶段,通过“中油e学”数字化平台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专题模块,精选中央党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权威师资开发的精品课程。
线下培养阶段则聚焦“学思用贯通”的培养目标,设计形成“知识内化—实践验证—反思提升”的“三维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为促进知识内化,项目创新使用了翻转课堂、沙盘模拟等特色课程。之后,为强化对线上所学进行实践验证,项目组还要求学员结合岗位实际,将线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专题模块转化为具体实践方案。最后,项目中通过世界咖啡屋、开放空间等学习法深化研讨交流实现学员反思提升。
02
多措并举,提升项目成效
“青马工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项目组的有力创新举措。项目组通过多渠道预热、多元化活动及有效实践转化,全面提升了“青马工程”学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多方式提升项目成效
启动预热:多渠道宣传造势
中石油“青马工程”在实施之前,强化“预热式”宣传推广,引导学员主动学习。首先,项目组会在公司网页、公众号和学习平台等渠道通过文章、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往期培训成效,引导学员提前了解,主动思考,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精心组织线上线下视频同步培训启动会,通过集团公司团委寄语赠书、学员公司领导授旗和学员代表发言等方式,让学员充分认识到“青马工程”的重要意义,全心准备思想洗礼和实践锻造。
活动升华:多形式活动创新
在学习之余,项目组充分把握35岁以下不同层级和年龄段青年群体的特点,创新性地运用了多种活动形式。不仅组织了集体晨练、八段锦、篮球赛、跳绳赛等传统体育活动,更引入了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桌游、剧本杀等创新形式,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与互动推理,将党史教育、团队协作、沟通管理等培训内容融入剧情。
在培训成果展示环节,项目组还突破传统汇报模式,鼓励各小组以情景剧、回顾视频、三句半、诗朗诵等创新形式呈现学习成果。
实践转化:多方向辅导融合
“青马工程”项目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核心理念,通过建立双导师制和实施课题研究,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双向赋能。
一是建立“理论—实践”双导师制。项目为每位学员配备了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由中石油党校(广州)的教授担任理论导师,学员所在单位直属上级担任实践导师。
二是实施“问题—对策”课题研究。项目以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重点为切入点,构建“需求识别—靶向研究—实践转化”的闭环研究机制。课题研究紧扣学员所在岗位的实际需求,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理想信念在工作中的体现等方向展开,聚焦如何把党建优势转化成管理优势和发展优势、党建“三基本”建设和“三基”工作融入和推进公司创新创效等实际问题开展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既注重理论深度,又强调实践价值。为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效果,项目在关键时间节点设置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和结题评审等环节,确保课题研究的成果讲方法、列举措、抓落实,能为学员所在单位的工作实践提供参考,推动学习成果在更广范围内的应用与推广。
03
深化应用,务实笃行见成效
中石油党校(广州)“青马工程”对混合式培训模式的创新应用,让新时代培训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其不仅深化了培训内涵,推进了培训的“活”“实”“深”度,切实将“青马工程”打造成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还扩展了培训外延,打破培训是培训、工作是工作的结界,将日常工作融入培训主题,坚持用实践检验理论,使理论更加完善。此外,该项目还达成了多方面成果。
完成“三个一”学习目标
集中面授结束时,项目以“三个一”为核心目标,要求每个小组提交一份主题报告并完成一场结业汇报,每位学员还要撰写一份行动计划。这种多层次的学习成果展示方式,不仅提升了学员的综合能力,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高素质的青年人才。
促成“三个有”素养提升
项目以系统的理论学习、丰富的实践活动和严格的考核机制,激励了学员在“急、难、险、重、新”任务中磨砺成长,充分发挥了“青马学员”先锋模范和示范辐射作用。同时,项目聚焦学员的理想淬炼、本领锻炼和担当锤炼,进一步扎牢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三有青年的精神特质。
达成“三个信”精神传承
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组织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石油精神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以及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和主题研讨等形式,使学员更加深刻了解到党的革命历史和石油行业的辉煌历程。在此过程中,学员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石油精神的“信仰、信念、信心”,也使其成为红色基因和石油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践行者。
中石油党校(广州)“青马工程”为能源强国建设输送了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生力量。未来,“青马工程”将进一步深化混合式培训模式的应用,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多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曾妙萍 马永鹏 吴晓阳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