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确定了微课主题和目标之后,接下来便是内容萃取工作。如何将内容精准的萃取出来,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关于微课内容的萃取。
根据目标收集素材
对于短小精悍的微课来说,课程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不容一点水分。所谓“干货”,不是指通用原则、流程规范,而是切实可行的、能保证效果的行为要点、工具模板、方法口诀等等。
那么“干货”从哪里来?总体而言,在目标的指引下,素材收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广泛借鉴外部素材
这里的外部素材主要指外部引进的课程、通用理论和方法论,媒体信息,政策法规等等。
(2)深入挖掘内部资源
这里内部资源包括企业内部业务资料、案例库、经验积累等。成文的业务资料容易找,但往往不足以支撑课程内容,很多时候,企业深厚隐形经验积累才是真正解决绩效问题的关键。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专家、业务骨干能非常高效优质地完成任务,但他们却很难将自己的做法和背后的原因条理化、系统地讲出来,这就存在一个经验隐性化的问题。和传统课程开发一样,微课的优秀经验萃取同样要达到“四化”的要求:经验显性化、步骤流程化、标准可量化、执行工具化。
经验显性化,是把业务专家的隐性经验显性化。如何显性化?向业务专家收集最佳实践,梳理最佳实践的成功经验,从而萃取出主要经验。
具体的操作可采用专家访谈的方法,高效挖掘专家脑中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专家访谈的前提是找到真正的专家,这些专家可能来自于资深优秀员工或者管理者,或者是业内的标杆领军人物。专家访谈围绕着收集典型案例、分析人物挑战、提炼流程步骤、整理方法工具这几个方面,以一对一访谈或小组访谈的形式开展。
步骤流程化,是将主要经验进行步骤化地拆解。步骤一般在7步以内,按照操作的时间排序,用动词陈述步骤要点。
标准可量化,是用可量化的标准来描述对每一步操作的要求,如涉及到的主体、时间、数量、成本、工具、质量等,最好能具体说明,如无法具体则需要描述大致的区间范围或者列举典型示例作代表。
执行工具化,是把具体操作步骤的量化标准再次转化为工具,例如盘点清单、流程表格、调研问卷、检查表等,使之更方便使用。
素材甄选三问
在收集素材的同时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
问题一:这些素材是个性化的总结还是具有普遍适用性?
有些个性化的方法虽然来源于实际经验,但缺乏普遍适用性,无法使用其他工作场景,或者需要特定的资料、背景和条件,对学员有很多限制。我们要谨慎对待这样的素材。
问题二:误区和应用场景都覆盖了吗?
很多时候大家并不是不知道这些理论、方法和技巧,只是一旦到了实际工作中,在复杂的环境下,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实施。针对这样的情况,素材收集就应该充分考虑常见的误区,尽可能覆盖有可能遇到的应用场景。
问题三:案例是否可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
在选取案例的同时,不光要有丰富的正面案例给学员作为实际参考,也要考虑反面案例的警示意义。
内容精简
在众多素材收集甄选完成后,我们会发现,原本打算做一个微课的素材,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应有的规模。现在就到了由厚到薄的阶段,需要对素材做进一步精简:
第一层精简,是从关联性维度进行简化;
第二层精简,是从稀缺性维度进行简化;
第三层精简,是从相似性维度进行简化;
通过三层精简,最终就走完了由厚到薄的阶段,微课内容在此时全是精华,以十分钟左右的微课为例,知识点文字的字数应该在2000字左右。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思创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