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981190
首页 企掌道学习平台 面授及内容 课件定制 混合式学习 运营服务 解决方案 培训+AI解决方案 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新员工解决方案 销售人才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 免费体验 关于我们 关于思创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如何通过试穿策略话术提升服装店成交率?

发布时间:2023/12/21 10:10:27   Click:

女孩们去逛街只是逛吗?进店横扫一遍,不到半分钟便出去,是只逛不买,还是兴趣不够?精明的顾客,对服装的喜欢与否,根本不会从简单的几句话中显露。所以才有了“试穿”这一百用不厌的绝杀招数。

 

“您好,看下有喜欢的,可以试穿~”

“上身试试吧,上身效果很好,光看是看不出来效果的,得试!”

“您看,穿上去立马眼前一亮,显得更白更有范儿了!”

“刚那几个姐看您穿上好看,都迫不及待想试,您就拿了吧,绝对好看!”

 

几句很自然的试穿话术,会在推销时不由自主地被使用。据统计,顾客在试穿后的成交率一般在40%-65%,这说明,每2位试穿的顾客中,大概就会有1位顾客选择买下试穿的衣服。因此,鼓励试穿是我们完成业绩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才能让顾客主动试穿呢?

 

1、“先识人,后确认,再搭配”

 

对于顾客来说,穿衣风格和穿衣品味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所以,进店的顾客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她们穿衣的风格,快速判断她们的穿衣品味和喜好,再做搭配。搭配时先挑他们身上的近似款进行试探,毕竟人总是会有思维定势,越熟悉的东西就会越信任,就算是没需求也不至于引起反感。

 

选择顾客身上风格近似的款,当然就要先从主推款里面找。先挑近似款中高价款,再挑近似款中价款,最后拿低价款。拿近似款试探的同时,通过询问去确认你的判断是否准确,然后在心里迅速想出与其搭配的其他款式。

 

如果你按照这种方式做,发现顾客并没表现出多大兴趣,说明首款没有选择对,那么咱们再依据顾客的体型、肤色、风格特点,大胆转换风格,直到看出苗头为止。

 

注意点

(1)切忌一进门死死盯着顾客上下打量,穿衣细节的了解,等到彼此有了三句对话之后,再去去仔细看,仔细琢磨;

 

(2)款号要选择对,拿大不拿小;拿不准,就问。

 

2、“你喜欢的,便是好的”

 

当顾客对着衣服挑选查看时,可以尝试问需求款。


“你今天想穿搭一件什么衣服?这是我们的春季流行款搭配手册,你可以先选一下~”

“你的鞋子是小ck的新款吧,我们这有一款上衣跟这双鞋子是绝配,你可以试穿一下看看是不是既能配你的鞋子,又穿着舒服。”

“这件裤子和你的穿着会更配点儿,整体更协调,试一下?”

 

注意点:

(1)近似款没需求,就要开口要需求了;

(2)对于深沉到木讷的主,可以大胆转换风格试探,从主推高价款拿起。

 

3、“体验式服务”消顾虑


(1)夸赞顾客适合某件衣服,穿在身上效果会更加明显;

(2)强调可以不购买,但是可以上身试一试,体验式服务,降低顾客的心理压力,解除顾客的心理防线;

(3)强调试衣间紧张,不抓紧时间的话可能会排队,用行动指引顾客前往试衣间。

 

注意点:


只要待够5分钟,没有送不进试衣间的主,关键在于给进试衣间一个合适理由。

 

4、“犹豫不决时,做好助攻”

 

当试穿几件之后,想办法询问顾客的目标款式,同时,也可以通过试衣服过程中的肢体动作来判断顾客对哪件衣服更中意。


(1)当顾客正在拿着一款衣服挑选时,可以适当的问一下顾客对这件衣服的感受。

(2)从颜色,样式等方面夸赞衣服与顾客的气质相符合,注意观察顾客的态度,如果顾客表示赞同,那么恭喜你,这就是目标样式了。

(3)如果顾客反驳了你,没关系,选择不同样式再进行介绍。

(4)适当时可以让顾客感受一下面料的手感,柔软度,提升顾客对衣服的好感度,也方便确认顾客偏好哪一种面料。


5、“先肯定,后讲解,再带动”

 

当顾客觉得我们的衣服样式略显老气时,我们可以先肯定:衣服样式确实比较偏传统,但往往传统的样式会被误认成老气,其实传统的服饰更加能够突出我们的气质。一些国际顶级品牌设计其实都是用最简单的配色和剪裁来体现衣服面料本身的一种品质感。

 

当顾客觉得衣服颜色不够光鲜亮丽时,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是的,我们的衣服色彩是不多,但您发现没有,其实色彩越简单的衣服越耐看,搭配起裤子鞋子来更加方便,而且还能显示出你的气质……

 

注意点:

 

(1)不管顾客有什么说法,首先给予肯定,同时通过侧面来表达观点,引导顾客与我们达成一致。

(2)通过正确的试穿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成交率。当顾客的心门打开,节奏一致,他才更愿意去坦诚他的需求,寻求你的帮助。

(3)实体店运营中会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因为是面对面的真人接触,所以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迅速建立情感联络的过程。

(4)有时候一不留神的行为或举动,就可能将顾客“赶跑”。


来源:零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