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路·普莱特(Lew Platt)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惠普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知道的内容,那么它的利润将是现在的三倍。(If only HP knew what HP knows, we would be three times more productive)”华为首席知识官谭新德也提到过:“华为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
在企业内部,很多知识被隐藏着,无法被他人知晓。
良品铺子也是如此,其线下门店藏龙卧虎,但这些优秀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只存在于个体,或者仅在小范围内传播。为了将他们的经验复制到全国,良品铺子集团商学院联合门店事业部、分公司发起了微课开发工作坊。
历经“选—学—固—传”四步,项目组不仅培养了一支专业的“企业网红”微课开发师,还以他们为标杆,链接了更多牛人参与进来。
更为重要的是,在不断解构微课开发创作“密码”的过程中,组织智慧得以沉淀,经验得以复制和传承。
01
选:群英中拔“尖子”
广而告之,才能引起全员关注。在品牌宣传推广上颇有心得的良品铺子,也将相关宣传理念运用到此次微课工作坊的学员招募中,将开营的气势拉满。
一方面,借助内部线上各种渠道,以文字、视频等方式将项目推向所有员工。另一方面,邀请获得“全国十强搭配师店长”称号、在微课上有实战经验、担任过内训师的销售达人站台,在宣传期间开设微信学习群,吸引有意向参与项目的学员加入群组,提前向销冠取经。
此外,为了既解决工学矛盾,又保证学习效果,项目组将微课大赛按照三七比例进行分配——线上学习占比为70%,线下工作坊只占30%,并将此内容着重体现在海报中,再附上具体的培训时间节点,方便报名学员安排好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持续几天的线上宣传结束后,报名人数爆满。通过综合评审和产品营养学基础知识的线上初步测试后,再由总部商学院和门店事业部培训人员担任面试官,按照既定的5项筛选标准对他们一一考核。
■ 5项筛选标准
→ 对培训工作有浓厚兴趣,热爱分享;
→ 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
→ 热爱本职工作,具有积极心态;
→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沟通;
→ 具有幽默、自信的性格特质。
考核时,所有学员严格按照每人15分钟的规定,完成即兴演讲、自我介绍、才艺表演,说明参加微课工作坊的理由。然后,面试官针对学员的各方面表现给出最终评分。项目组没有具体规定上台展现自我的形式,比如,才艺表演可以是唱歌、跳舞,也可以是单口相声甚至魔术,以期筛选出才华出众的微课开发者。
即兴演讲评分表(满分100分,80分合格)
(评分示例)
经所有面试官评分并商议后,53位选手从海选中脱颖而出。之后,他们被分为5个小组,参与接下来的微课工作坊赋能之旅。
02
学:线上赋能“星星之火”
参与此次培训的学员几乎都未接触过教学设计原理、课程开发方法、教学活动设计等理论课程。
如何让学员快速掌握微课开发技巧?
项目组四两拨千斤,在三次线上赋能课中提供简单实用的步骤,让学员一来便喜欢学、学得会、记得住、做得到。
三维审核定课题
简单来说,三次线上微课开发技巧课程可以用9个字概括——定课题、梳结构、磨成品。
三次线上赋能的具体课程名称
其中,课题的确定尤为重要,不能仅考虑点击率,还要结合门店业务实际,能够对销售业绩直接产生作用。因此,项目组和学员在此环节均花费了诸多心力。每个小组经过循序渐进的5节线上课的学习后,开始选定课题,并填写《初赛课题立项提报表》。之后,由店铺经营部专家团队从聚焦学员、聚焦任务和聚焦问题3个维度,审核微课课题的业务价值。
初赛课题立项提报表
聚焦学员
明确每个提出微课课题的学员是店长、店员还是区域经理。职务细分不仅有利于瞄准业务需求,同时也减轻了学员的学习负担。
聚焦任务
厘清微课对应的工作任务和场景,精准聚焦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聚焦问题
梳理目标学员在开展门店工作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和错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痛点”。据此推导出干货十足的解决方案、“敲门”招数。
从宏观到微观打磨精品
每个小组的课题经过审核后,正式进入后两个赋能环节,即学习如何制作微课。从宏观的微课架构开始,项目组逐步教会学员如何搭建框架、撰写脚本;再从细节入手,让学员明白如何细化调整微课,充实内容,将初期的课题打磨成精品。
首先,学员将每个微课针对的具体工作任务分步拆解。为方便理解和记忆,每个任务的步骤拆分成2~7步,并且尽量保证每个步骤大小相似、颗粒度均匀。
例如,“有效巡店——提高门店业绩”微课被分为前后紧密相连、花费精力相似的4个步骤——巡视店铺、分析数据、与员工沟通、观察员工和店长。之后,邀请有丰富经验的门店管理者针对步骤逐一分析,哪些步骤是应知应会的知识、哪些步骤中常常遇到问题,并总结出该工作任务中的“一招鲜”,即经验诀窍。
完成以上学习之后,学员需找来新晋管理者或者该微课领域的小白,向其讲述该课题。若对方表示完全明白则代表此课题没有问题;若对方心存很多疑问,则表明这个课题比较复杂,还需再细分。此时,项目组会带领学员从细节入手,将微课再拆解成两个或者更多微课,按照之前动作重新搭建框架梳理细节。
03
固:堂训中将知识化为技能
三次线上赋能结束之后,三天两夜的线下培训正式开启。
三天两夜的课程安排
线下学习以现场制作微课、录音录屏、后期编辑为主。整个课程按照721成人学习法则进行设计——10%为课堂理论、20%与同伴讨论、70%是现场实操输出成品。此环节不仅旨在巩固学员线上所学,还要求他们将所学化为所用,并在相互学习中加强大区之间的交流互动。
借力外脑, 产出高质量微课
线下聚集初始,项目组借鉴《中国好声音》学员选导师的方式,让每个小组选出了一位心仪导师,全程帮助他们完成微课制作。
■ 如《中国好声音》般选择导师
只有自己选择的导师,才是最心仪的。项目组借鉴《中国好声音》的导师选择制,让5位导师在授课之前逐一上台自我介绍。
为了让学员选择自己,导师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有的导师承诺只要学员进入自己的队伍,即使无眠无休也要全力以赴帮助小组完善微课,站上荣誉舞台。
当所有导师介绍完之后,背对学员站成一排,由各小组学员在身后投出自己的宝贵一票。“用脚投票”的场面让大家都屏息静气,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在首节课上,项目组再次导入微课开发方法,带领大家回顾线上所学内容。之后,各组成员与导师交流半小时左右,根据微课体量、复杂程度,选择不同的交付形式。
例如,“做好这三点,月饼达标so easy”微课,是站在终端员工角度,帮助他们实现绩效支持的课程。因此,项目组会联动商品部寻找到月饼销量最高的门店,让小组全员前往实地学习销售技巧,而且邀请门店销售冠军担当主演,人货场一起助力小组完成课程开发。
站上讲台,收获全场掌声
经过两天高效合作输出成品后,第三天迎来“高光时刻”——各小组组长站上讲台,现场讲解课程目标、亮点后,向大家详细展示微课内容。
为了体现专业和公平,项目组邀请了三位来自不同业务模块的专家担任评委现场打分,给予反馈意见。
为了增加比赛趣味性,项目组特别设计了“惊心一刻”环节——当每个小组组长向大家介绍完课程后,评委现场举牌,若三位评委中有两位举牌,则意味着小组直接通过评审;若不满两位,小组还需再次完善课题重新上台介绍。最终,评委从所有小组中选出“最佳微课”,当场颁奖。
“创富基金” 并非形式主义
激励是前行的动力,为了保证学习纪律,更为了调动学员学习热情,项目组设置了积分规则。积分在前期线上授课环节便已存在,但线下集训时,积分选项更多,包括课堂提问(轮答题、抢答题、必答题)、课堂作业(创意美观、质量点评)、考勤纪律、团队服务(卫生评比、轮值主持人课堂氛围营造、合理性建议)等多种。
当然,积分不是表面的形式主义,而是有其深层次的作用——
→ 其一,小组内的成员必须精诚合作,才能争取更多积分,从而赢得小组间的积分PK赛;
→ 其二,小组积分对应不同金额的“创富基金”,由此也决定了各小组在课间休息时茶歇的数量和品类。
在多种积分措施的激励下,学员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
04
传:播下火种传遍全员
出营的53位微课学员已经顺利晋级为微课开发师,他们作为火种,回到各自分公司后,开始将微课开发技巧扩散开去。以大区为主要单位,席卷全国的微课开发大赛也顺利拉开帷幕。
此次比赛,每个大区可以组织1~N支队伍参加,每支队伍4~10人。每个参赛小组设有4个角色,分别为领队、顾问、业务专家和媒体能手,大家各司其职,完成比赛任务——
→ 领队负责整体统筹协调;
→ 顾问一般由分公司总经理、人事经理担任,把控方向;
→ 业务专家可以是业务经验丰富的区域经理、店长,也可以是店员;
→ 媒体能手则负责软件制作。
53位学成归来的微课开发师,可以担任其中一种角色,也可以身兼多职。无论担任何种职务,手把手教会大家制作微课,是当仁不让的任务。
在几个月的微课开发比赛中,门店事业部会联动商品部及时将全国各大区可开发的具体产品名称排列出来,方便各小组选取合适的微课课题。其中,“顾客服务通关秘籍——五心服务”“门店销售实战之快速挖掘顾客需求”“十秒钟俘获顾客的心”等课程紧贴业务,深得员工喜爱,获得了较高点赞率。
总部商学院和各分公司培训部门则作为后勤力量,为他们提供资源支撑,加油鼓劲。例如,商学院每月都会选出十佳作品,并用现金奖励相应的小组,同时将微课上传至企业学习平台,供所有终端员工学习。诱人的奖励不断激励着热爱分享、喜爱发光发热的优秀业务骨干前来报名参赛。再如,商学院将整个项目制作成长图、视频、H5等,通过公号、朋友圈等多个渠道扩散开去,为来年播下优秀的种子。
总体而言,良品铺子通过举办微课工作坊,赋予53位学员具备微课开发专业技能,将他们培养成内容生产种子选手;他们再将能力传递下去,带动了一批同样对微课感兴趣的员工合力开发出与业务贴近的课程;进而又影响所有员工参与进来,快速建立起良性循环的微课开发体系。过程中,组织隐形知识得以萃取,优秀的经验得到横向复制,不再随着人才的流失而流逝。
此次项目的成功,也让良品铺子商学院明白,以星火点燃全员学习的燎原之势,并不取决于花哨的形式,而在于满足员工根本需求——激活个体、赋能组织,更好地支持绩效达成。
来源:培训杂志
作者:黄敏 良品铺子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