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曾在华为大学教育学院工作汇报会上强调:人要善于总结,人的思想就是一根根的丝,总结一次打个结就是结晶,四个结就是一个网口,多打了结,纲举就目张了。总结的越多就越能网大鱼。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很重要,更主要还是视野。所以要把经验写出来,年轻人看了案例,上战场再对比一次,就升华了。……现在你们要善于把经验写成案例,否则做完了沾沾自喜,经验还只留在你一个脑子里,没有传承。
任正非这段发言非常精妙地呈现了案例开发和经验萃取的意义和价值。其实不只是华为,任何一家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都或多或少存在经验的浪费。
在空间上,某团队的优秀经验如果没有被及时挖掘出来向整个公司传播,那其价值就仅仅作用于这一个团队;在时间上,老员工的经验如果没有被挖掘出来,那就没办法向新员工传承。
所以,组织内部一旦涌现出优秀实践,就需要及时将其撰写成案例,并将其中的方法论萃取出来,并快速在组织内部传播出去。否则,就存在经验的浪费。
谈到学习,我们想到的往往是向外学,但容易忽视向内学的力量。企业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责正是要“让优秀经验在组织内充分自由的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不仅仅生产产品和服务,还生产知识和人才。
案例教学法源远流长
案例教学法最先发源于哈佛大学的课堂上,目前也在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商学院的课堂上得到应用。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沉浸式学习模式,使学生有机会处于决策者的地位来解决问题。通过个人分析和与他人讨论,学生不断地针对案例中的情景界定问题、找出各种可选择方案、提出目标和决策标准、作出决策和制订实施计划。他们得到机会在一种实验室环境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分析和计划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度,让人才培养更有效。
十多年来,企业大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有实力的企业都在加大投入建设自己的企业大学,而企业大学和学历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企业里拥有组织内大量优秀的实践,这是一座待挖掘的宝藏。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日新月异,基于自己企业优秀实践的案例教学模式也被引入到企业大学的课堂上,如华为、华润、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伊利、腾讯等。
在一篇关于华润大学案例教学的报道中提到:作为一家迄今已有超过七十年历史、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华润自身的业务和管理故事丰富多彩。如何将这些华润人自己的故事进行编写、开发,进而运用于华润大学的内部培训,是华润大学的办学主要特色之一,也是华润大学案例中心及集团各级案例工作者一直以来的探索。
几年前笔者到腾讯交流学习,腾讯大学负责人非常自豪地说:我们培训课程的老师有9成以上是内训师。内部兼职讲师将自己或团队的优秀经验萃取出来,开发成具有腾讯特点且更落地的课程,不仅节约了培训费用,更关键的是这样的培训更有效。
案例教学是一个挖宝过程
案例开发、经验萃取和案例教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案例本身好比浮在水面表层的冰山,更大的价值则深藏水下。在案例开发过程中,除了还原案例情节外,还需要将案例背后的价值点进行提炼与萃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验萃取,腾讯大学正是将组织内的优秀实践萃取成了课程。而案例教学的设计则是通过结构化的引导来启发、帮助学员自己发现冰山(案例表面)以下的价值,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而非被动接受讲师的观点,以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所以,案例开发是优秀实践的故事化还原与呈现,在我们的案例集中体现为文字部分;而经验萃取是将案例中隐藏的价值挖掘出来,构建成结构化的可复制推广的方法论,体现为案例集中的图片部分。而未来在课堂上进行的案例教学,需要由内训师结合这两部分进行设计,引导学员思考和共创,将方法论应用于工作实践。
归纳起来,案例开发和经验萃取的意义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1、传播优秀实践
将优秀实践沉淀成为企业的知识资产,成为其他团队或公司学习的榜样。各公司相互学习,将其他公司的做法结合实际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绩效。
2、发现优秀人才
通过开展案例开发和经验萃取训练营,找到那些拥有优秀实践且有志于帮助其他人成长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成为内部讲师,走上讲台,去发光发热,点燃更多优秀的人。他们也会赢得尊重和认可,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3、培养专业人才
优秀人才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付出,还在于通过传播自己的优秀实践来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基于企业优秀实践开发出的课程可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战性,焦煤大学会成为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平台。
4、打造学习型组织
通过挖掘和传播优秀案例,让优秀人才被看见、被重视。而通过学习和践行优秀的方法论,员工会感受到学习给工作和组织带来的价值,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秀案例的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在学习优秀案例中收益,在组织内刮起一股强劲的“比学赶超”之风。
来源:组织学习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