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大约三成是天生因素,大约七成是后天的情境历练;而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培养提高自己的领导力。
★什么是领导力
领导力是领导者对一个有组织的群体施加影响,推动群体实现目标的一系列表现。
这里有几个关键:
--领导力的本体--领导者
--领导力的表现--一系列表现
--领导力的对象--一个有组织的群体
--领导力的手段--施加影响,推动群体
--领导力的目的--实现目标
★领导力的本体
先天论(领导者是先天形成)和后天论(领导者是后天形成)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两种观点都正确也都不正确。根据实验研究成果,结论是:三成先天,七成后天。
--三成的先天与生俱来,包括认知能力、性格、价值观、兴趣以及生理特点等等。
--七成的后天情境历练,包括不断在情境中学习、升华和突破。
--先天和后天的综合作用,就是领导者本人所展现出的领导行为。先天和后天两者缺一不可,但是过分强调两者组成中的某个因素没有意义。比如,智商是先天中的一个要素,没有智商肯定做不了领导者,但是智商太高也未必是优秀的领导者。
--所谓的胜任力模型构建,既深挖冰山之下先天因素偏多的一面,也深挖冰山中上后天因素偏多的一面。
--如果先天因素不够,后天的历练可以弥补。如果先天因素优异,后天没有情境历练一样一无所成。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领导者,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成为领导者。
★领导力的对象
领导力不仅是个人先天和后天的修炼,要发挥出领导力,还有两个关键要素:
--追随者:你的领导力产生绩效,是通过追随者去实现的。所以,带出一个很随你、跟你一条心的团队非常重要。
--情境:行业的情境,风口来了连猪都会飞;企业的情境,文化、制度和组织能力,是否给了你施展领导力的空间。调查显示,空降兵也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内部晋升的领导者更容易领导企业取得良好业绩。我认为,纵使你领导力再强,水土不服也让你寸步难行。
★领导力的手段
亨利法约尔,1916年: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罗伯特卡茨,1955年:绩效取决于基本技能而非个人特质,基本技能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亨利明茨伯格,2004年:管理自我,管理组织,管理情境,管理关系,管理变革;
约翰科特,1985年:管理者必须对自己不能完全掌握的事情负责,并处理好各种关系;
丹尼尔戈尔曼,2010年:要成为卓有成效的领导人,你必须能在截然不同的领导风格之间灵活切换。情商在一个人成功中占据80%的要素;
戴维麦克利兰,1973年: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需要,成就需要,亲和需要,权力需要。
关于领导力的手段的图书不胜枚举:《CCL领导力开发手册》、《管理的实践》、《高情商领导力》、《首先,打破一切常规》、《ASTD领导力开发手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4D卓越团队》、《领导力:如何在组织成就卓越》。
★领导力的表现
在如何区分优秀绩效与一般绩效的领导者差别的研究中,麦克利兰提出了胜任力模型。麦克利兰发现员工的胜任能力与他的知识、能力与动机有直接的关系,后来逐渐引起了各界各国管理专家对胜任力的研究。
关于对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派别:一个是行为观,一个特质观。行为观,胜任力是一种高绩效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模式,不管你是什么内在特质组合;特质观,认为胜任力是一种支持个体在工作表现出高绩效的内在特质的组合。
这两者,哪种都对,哪种都科学。相信行为观的,通过行为面试、观察,通过360度测评,可以对其进行评估。相信特质观,就向下深挖,挖出你的动机、个性和价值观。
领导力,也是一种胜任力。看一个人具备不具备领导力,和中医以及西医看病的道理非常雷同。在我看来,行为观的胜任力模型像中医,特质观的胜任力模型像西医。
中医望闻问切,注重宏观把握,非常注重医生的经验,在看人方面你要阅人无数,才不会看走眼。
借助测工具的情况下,也能看出个道理高低。整个人就是个黑匣子,我不管你特质如何,也不管价值观如何,你的行为表现出领导的行为,结果达成了领导的结果,你就具备领导力。对于经验丰富的专家来说,不用测评仅靠观察就能掂出几斤几两。
如何观察?
根据北森的研究成果,通过6项行为观察,这六项行为是:展现领导魅力,选拔合格人才,激发忠诚与信任,培养和辅导下属,驱动协同,持续实现绩效。
拉姆查兰在《高管路径》中指出,最具潜质的领导者接班人往往具备一些可观察的能力:超常的直觉以及表达能力;出众的为人之道,激励团队向前;卓越的思考能力,能够从宏观视野以及不同角度剖析模糊和复杂的局面,并找到解决方案。
我曾经在《信息非对称下的核心人才识别》中,研究过如何观察和识别人才,3观仅供参考:
工作能力观察:调任不同岗位(调岗、换岗、轮岗),置身于艰难之地(公关部和人力资源部,为人处事,工作方法,大局观,观察其心志和应急能力),置身于复杂环境(客服部和销售部,处理关系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观察其观察力和决断力),置身于上司的压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常性的批评,观察其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做事原则、做事技巧,以及职业成熟度);
职业道德观察:接触薪酬(泄露薪酬,是否保密,机要意识),利益诱导(差价等利益诱惑),责任追究(强调原因,推卸责任,担当责任);
行为性格观察:醉酒表现(自我约束,遵规守纪),朋友圈子(朋友性格,侧面判断),询问熟人(交流沟通,套问内容)。
西医侧重化验,重视微观把握动机、个性和价值观等看不见的因素,科学工具的选择以及解读很重要。
西医的方法很复杂,可是不可否定,西医是不断发展、开放和进化的。慧眼识人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依赖于一个有经验的老中医,老中医的眼光很难复制。一个团队,如果优秀人才不断流失,剩下的人才依次成为了相对优秀的人才,持续下去哪怕是一群庸才还是有优秀的人。问题出在哪里?标准,面上面下的标准。解决任人唯亲,解决近因效应,解决人才发展,解决薪酬标准,都要对人有个标准。如何制定标准,要找标杆,内部的外部的,对标准、找差距,并结合业务的变化进行调整。
我个人认为,中西医要结合。
对于层级相对低一点,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一方面是基层管理者数量多,都用中医成本太大;,一方面是基层管理者对西医了解不多还不会伪装;一方面是其主管看人水平参差不齐,要有一些数据参考。
对于层级高一些,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一方面,这个层级的管理者已经久经沙场,要测评什么很容易被揣测,导致信度效度都不好;一方面,其主管已经阅人无数,可以拨云见日、抓出关键;一方面,这个层级的管理者所面临的管理任务,已经变得很复杂,是一个综合体,仅看某一个甚至某一群指标意义不大。此时,宏观把握很重要。担心看走眼,还要把西医的报告放在手边,中医上看着有点问题的指标,在西医的报告上寻找答案。
★如何做领导力培养项目
尽早发现有领导潜质的人才,并把他们放到能够历练的岗位和项目上快速成长,是领导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领导力培养是一把手工程。
培养领导人才是公司战略以及文化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已定,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领导力培养不是人力资源部做顶层设计,人力资源部的角色应该是确保一把手的顶层设计不折不扣地落地。我认为,一把手在领导力培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一把手的推动,导向预期的成果。高层的关注点在哪里,就会在哪里收获成果;学员的绩效行为之所以改变,是因为有人希望他们这么做。所以,一把手在项目开始提希望提要求很重要,这直接影响了项目最终产出。
--一把手的宣贯,导向文化思想和战略意图的落地。因为这些思想是会被学员带往不同战场和各条战线,在各公司各部门生根发芽,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内化为战斗作风和传统,为组织的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把手的参与,导向项目整体质量有保障。培养项目的成功,需要高层和人力资源部门的顶层设计,需要学员上级导师的悉心指导,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所有这些都因为一把手的参与而更加顺畅;
--一把手的关注,导向干部选拔的有效性。在整个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把手现场观察,从战略发展维度,挑选出既符合企业文化又能干成事的干部苗子,既快又准。
选人很重要。
按照三分先天七分历练的观点,如果能先筛选出符合岗位领导潜质的候选人,又能在岗位上提供与层级相匹配的领导力项目历练,事半功倍,如虎添翼。即使没有天赋,给你历练,让你表现出领导力的一些行为,也能训练成一个差不多的领导者,只是实践周期过长而已。
图片
企业讲经济效益,企业育人既需要金钱,也需要高级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领导力培养项目的第一步是选人。怎么选,前面我们讲了,层级稍微高一点,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医就是观察,观察的方式很多,包括前面所述的北森六项行为观察,拉姆查兰的三项观察,以及核心人才识别三项观察。市场上关于如何选人的咨询机构、培训图书非常多,可以结合一把手的意图谨慎采用。
训战结合的综合培养。
721学习原则是培养领导力的基础:
7:轮岗实践,项目历练。比如拉姆查兰推荐“轮岗培养模式”,通过岗位轮换,帮助有领导潜质的人才“从干中学”和快速成长,通过岗位锻炼、领导反馈、自我修正和重复实践来提升其领导力。
2:人际互动,成长导师。在轮岗培养模式中,每一个上级领导都是导师兼教练,必须投入大量精力帮助有领导潜质的人才成长。因为上级领导处于观察人才的最佳位置,可以通过观察人才的各方面表现来提出问题、给予建议,使他们专注于做正确的事情。
1:课堂培训,传统教学。
关于721在领导力项目中的应用,我有以下观点:
图片
--培养不是培训,培训只是培养非常小的一部分。领导力培训不出来,但可以通过培养提升。如果企业的领导力培养项目失败了,多半是7/2/1整体设计出了问题。
--领导力培养项目,应该是融合了实战历练、成长导师和课堂培训的综合体,且战线会越拉越长。要从1课堂培训中教会学员领导力的概念、方法和工具,要从2成长导师中获得精心指导与反馈,要从7轮岗实践中历练领导能力,把书本所学、导师所教、自己所悟在一线炮火的历练中不断进化,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骨子里的东西。
--群体与个别的问题。领导力培养不是吃大锅饭,对关键群体定制发展路径。可以平行调动至不同部门,也可在现有岗位增加新业务,也可晋升至上一级岗位获得更大权限。
--7的实战应该由高层主导,2的人际由干部轮岗的上级主管主导,1的课堂由人力资源部主导。
作者:伴鹤之声
来源:伴鹤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