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在中国发展已有三十年左右的时间,自从规范企业内设培训机构的名称使用行为,中国企业大学随即进入了“更名整顿期”。
如今,企业大学虽不再冠以“大学”“学院”之名,但其管理经营的宗旨和本质未曾发生改变,甚至随着时代进步、企业发展而演化出了新的运营形态。
经营型企业大学便是其中的典型。
一、综合赋能 向经营型转变
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组织形态,企业大学给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带来了深刻变革,同时,自身也在一轮又一轮的自我革新中不断成长。
追根溯源,企业大学来源于企业、根植于企业。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业务变得越来越丰富、专业、重要,使得培训业务从人力资源部门独立出来成为培训中心乃至企业大学,并逐渐发展为一种趋势。
当然,企业大学并不只是培训中心的升级版,更是企业内部的“产教融合部门”,承担着“教育赋能业务”的重任。
这种赋能,不是简单的培训功能,而是更大范围的“企业内部的业务和教育的融合生长”。
在企业内,业务一般是指战略规划、商业模式、流程环节,代表着“事”;教育则是指文化、组织、人力,代表着“人”,企业内部的“产教融合”就意味着“事与人的融合”,通俗来说就是“人事匹配”或“人岗匹配”。
所以,企业大学的作用就是要促使企业战略落地、文化传承、组织升级和人力提升,以便使得企业内部“人事匹配”,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螺旋式上升局面。
但是,正如企业会随着科技和管理进步而不断进化,企业大学也会随着企业进化而不断演化。
这一历程中,企业大学需要不断调整价值定位,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概括而言,其演化方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内容上,从单一培训向多功能大学转变;
2、功能上,从传统培训向生态赋能转变;
3、范畴上,从内部培训向价值链培训转变;
4、空间上,从内部培训向外部培训转变;
5、营收上,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
这种情况下,经营型企业大学应运而生。顾名思义,经营型企业大学是以盈利为目的,由内部企业大学发展来的,向母体企业和外部市场提供培训、教育和咨询服务,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法人或组织。
在一定程度上,其内在含义就决定了管理者应该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企业大学。
二、拥抱变化 多维度升级变革
经营型企业大学的出现,是企业大学多元化发展的产物,更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企业大学内部逐渐加强市场化运作,倡导付费学习,用市场化机制倒逼自身提供更好的培训服务,以证明“训有所值”;
同时,也让受训方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福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一种挑战,一种为弥补自身能力缺陷的任务。
另一方面,企业大学在探索外部市场时,因受到更高的服务需求和行业竞争压力而处于“失稳状态”,被迫打破舒适圈和能力边界,寻求新的制高点。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经营型企业大学也可以看做是母体企业裂变式创业的一种形式。
原因在于,企业大学要想实现蓬勃发展,脱离原有业务的束缚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企业大学与传统人力资源等业务纠缠在一些,会使其发展束手束脚、瞻前顾后,只有从原有结构上跳出来,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和使命,轻装上阵,才更容易打出一片新天地。
所以,这一过程中的各个流程环节,都要符合裂变式创业的全部逻辑,要做好创业团队筛选、股权架构设置、权力架构建立、商业模式制定、业务运营和文化建设等工作。
经营型企业大学可谓是传统企业大学的一种主动升维,带来的是企业大学在定位、角色、价值和绩效等各个方面的全新变革。
首先,经营型企业大学由企业内部的甲方升维到外部市场的乙方角色。
在内部时,企业大学的培训任务通常由公司统一规划,业务部门必须参与和配合,企业大学主要负责实施,事实上是甲方身份;升维到外部后,培训业务通常来源于企业大学的市场营销行为,是乙方身份。
其次,经营型企业大学由仅考虑业务的部门角色升维到五脏俱全的公司角色。
在内部时,企业大学只是一级或二级部门,没有人事、财务、信息化、后勤等公共支持部门,职能单一,管理简单;升维到外部后,企业大学成为独立法人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单一职能向多元职能转变,考验也随之倍增。
再次,经营型企业大学由成本中心的“花钱方”升维到利润中心的“赚钱方”。
在内部时,企业大学考虑的是“如何把钱花出去”,经营意识不足,效率意识欠缺;升维到外部后,企业大学思考的是“如何把钱赚回来”,从管理企业大学迁移到经营企业大学。
最后,由模糊绩效指标的“无压方”升维到关键绩效指标的“压力方”。
在内部时,企业大学的绩效主要由培训任务实施情况决定,实施效果的评价由学员课程打分确定,绩效压力小;升维到外部后,企业大学直接面向外部市场竞争,面临着生存挑战和发展压力,关键绩效指标必须量化且有增长要求。
从传统企业大学到经营型企业大学的多维度升级变革,不仅是企业大学在中国发展的一次新的尝试,也为其未来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当然,其变革的步伐并不会就此停止。
三、构建平台型组织 直面数字化挑战
众所周知,企业大学的传统业务是培训,围绕这一业务,其组织结构一般设置有课程开发部、项目交付部、平台运营部等。
升级后,依据具体的业务类别,企业大学还可以设置战略规划部、人力资源部、质量监控与保障部、财务部、行政部、宣传部等部门,甚至还可以设置专门的二级学院。
可见,企业大学在构建组织结构时,与其他企业组织一样,也遵循着“先业务、后组织”的原则,即按照企业的业务模式来配置企业大学的人、财、物等资源。
但如今,我们看到外部环境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展开,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所有的商业模式已经或即将被颠覆,随之而来的是组织结构形态的变化。
数字化时代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无限细分,二是泛在连接。
无限细分,是指随着物联网技术进步,资源颗粒越分越细,比如,把人看作一个资源粗粒,带上腕表后就可以细分为心率、血压、体温、血糖、心电图等资源细粒。
泛在连接,是指可以通过5G等网络把资源细粒连接起来。这些资源细粒的排列组合便可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可以说,资源颗粒日益细化的过程就是商业模式被重构的过程,与此同时,组织形态也发生相应变化,变得越来越扁平化,于是,出现了平台型组织。
平台型组织整体呈现一种开放式、无边界的组织形态,相对于传统的部门层级式的企业,更灵活也更有竞争力。因此,经营型企业大学的平台化也就成为大势所趋。
这种组织形式要求企业大学搭建一种“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模式(见TIP),以适应扁平化的组织管理。其中,“中台组织”提供强大的资源保障,“前台组织”开展机动敏捷业务。
TIP
企业大学的“大中台—小前台”模式
这一模式一般分为三层:底层是基础设施层,包括移动终端、物联网、网络连接、大数据存储等,用来产生数据、传递数据和存储数据;
中间是数据层,包括归档处理后的数据、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简称API)和中间件,具体为学员数据、课程数据、师资数据、场地数据、方法数据、评价数据等,可以理解为“数据积木块”;
最上层是业务应用层,比如定制化的培训方案、自动匹配的就业系统、随需随聘的师资队伍、即时可见的员工发展体系、游戏化的学员发展体系等。
例如,华为的“铁三角”模式、韩都衣舍的小组制,团队根据项目随需组对,项目完成后队伍解散还原。这一模式,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企业组织变革的必然选择。
四、因时因势运营 深掘内外双重价值
搭建适合时代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特点的组织结构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任何一个企业组织能够产生价值,都是运营体系运转的结果。
就经营型企业大学而言,其运营体系的搭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依照战略布局逐步建立的。
确切来说,这一动作在母体企业内部时已经开始,如建立企业内部基于战略的人才培训体系,落地企业战略,传承企业文化,培养关键人才和关键能力,提炼和传播组织优势亮点,宣传企业品牌等,都是运营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企业大学的优势项目和精品课程,形成了“以项目和课程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之后,如果企业大学进一步采用内部市场化机制,按照项目方式签订合同并执行合同,便形成了“以合同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随着品牌项目和课程在企业全价值链上的推广和复制,比如推广到上游的供应链体系、中游的子公司体系、下游的代理商体系和终端客户体系,合同业务快速增长,项目类型日渐多样化,组织部门也逐步建立健全。
这时,企业大学便具备了独立运营的业务基础和组织基础。
当年度营收达到一定额度后,企业大学便可独立出来成为经营型企业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与母体企业完全割裂——同时为母体企业和外部市场提供服务,是经营型企业大学的应有之义。
因此,经营型企业大学,首先要继续努力做好母体企业的全价值链业务,努力挖掘潜力业务,借助企业拓展之势开展新兴业务,逐步建立起赋能全价值链的能力。
母体企业是企业大学的土壤和根基,要深挖细耕,夯实基础,使母体企业成为其立身之本。
同时,经营型企业大学可以进军产业链培训,成为产业链大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萃取项目和课程,成为通用产品,解决客户的一般性痛点;
另一方面,可以找到产业的最大需求点,配以精良的课程开发团队和名师队伍,集中优势兵力,建立精品课程和品牌,再通过标准化和快速复制能力,迅速占领市场。
总体而言,经营型企业大学的发展会经历不同阶段,并形成适应不同阶段的价值取向,如以产品为中心、以师资为中心、以需求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等。
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会影响运营模式的不同。
另外,善于洞察和捕捉战略机会点,也可以为经营型企业大学的运营管理带来新机遇。
在我看来,经营型企业大学的机会点,包括行业趋势上升期机会、行业转型期机会、政府购买服务机会、教育体系机会等。
在行业趋势上升期,行业总盘子增大,需要人力增多,由此带来更多培训机会。
在行业转型期,尤其是当下的数字化转型时期,商业模式变革导致组织、岗位及能力需求均发生改变,培训机会也会增多。
除此之外,政府购买服务以及教育体系改革等,也都会为经营型企业大学带来更多业务合作机会。
五、持续进化 趋向融合与多元
当前,企业竞争日益白热化,行业龙头和互联网大厂等更加倾向于通过人才培养为自身赋能。
这一趋势下,经营型企业大学如日方升,同时也致力于通过各业务领域的不断创新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
如今,经营型企业大学日渐呈现出与传统业务融合的态势,出现了“培训+”或“大学+”。
另外,在价值呈现方面也更加多元,如推进产业链标准化、完善后市场服务、稳流增流、提升增值服务等。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嬉戏谷大学、零程大学都是此类创新的代表。
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原“新华三大学”):从培训向教育转型。
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希望通过深度的“产、学、研、政”融合,培养出与产业需求紧密贴合的数字化人才。
如今,新华三已与500余所中国高校展开了合作,通过职业教育基地、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等方式,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教师认证培训等。
另外,新华三连续多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H3C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等重大赛事。
嬉戏谷大学:国内首座主题公园大学。
嬉戏谷大学希望通过案例的积累、专业知识的萃取管理,发展成集教育、培训、研发、管理、服务、整合、运营、竞争等职能于一体的企业大学,并从企业大学逐步转型为行业大学,成为主题公园领域的“黄埔军校”。
另外,嬉戏谷大学还致力于向主题公园行业链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及行业领袖,提供科学管理方面的智力支持和经验借鉴,期待能够帮助中国主题公园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零程大学:为旅游行业稳流增流。
2020年,零程大学开启了疫情自救计划,先是“30万+旅游人自救赋能计划”16小时不间断直播,再是旅学院、酒学院、餐饮学院、文旅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HR学院、户外学院等八大学院接连直播。
其间,数百位行业大咖莅临直播间,与百万从业者共话疫情难关应对之策。在疫情最严重时期,零程大学以学会友,以友促商,为旅游行业的创业者和管理者打造了一个有价值的学习与社交平台,同时也成为行业稳流增流的利器。
企业培训行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众的广泛认可。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了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经营型企业大学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经营型企业大学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期待它能够更好地赋能企业、“智造”未来。
作者:张辉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