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培训圈内总会出现一些热点词,成为圈内“热搜”,“行动学习”是个中代表。但风头过后,也有老师纷纷表示,好像没有行动学习,就没办法开展培训了,而“行动”和“学习”的关系,好像也有点模糊了,这些问题,通讯官老师们怎么看呢?以下是关于行动学习的讨论。
洪老师:
我认为,行动学习不是万能药,更不是所谓培训帮助业务的“借口”,也不是业务想要推责的借口。简单来说,如果是要行动,那就要借“行动学习”来推进业务,而这个动作一定要一把手参与;如果要学习,那就回归学习本身,借着行动学习的实践来让学员进行实践和反思,而尽量别带着真正的要做出业务成果的心去做。
郑老师:
我所看到的大部分的企业其实存在一个问题:实践可以,反思无能。所以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学习本身其实也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它也是一个很优秀的能力!没有必要去过分贬低或者抬高这项能力。
每隔一段时间,培训圈内总会出现一些热点词,成为圈内“热搜”,“行动学习”是个中代表。但风头过后,也有老师纷纷表示,好像没有行动学习,就没办法开展培训了,而“行动”和“学习”的关系,好像也有点模糊了,这些问题,通讯官老师们怎么看呢?
项老师:
我认为二者的关系就是“知”与“行”的关系,那些贬低“知”而强调“行”的人,貌似重视“行”,其实并没有深刻理解“行”的内涵。
管理学家沙尼沃斯卡在论文《修行》中表示:她喜欢哲学家麦金太尔对“行”的定义,不是任何活动都是“行”,只有那些努力追求其内在的卓越性的活动才是“行”。这么说的话,不是任何管理活动都是“行”,只有卓有成效的管理才是“行”,而“求知”是为了“修行”。因为只有“知”其卓越,才能“行”其卓越。
学习管理的目的,就是学会更好地“知”——知道什么是卓有成效、如何才能做到卓有成效。尽管知是为了“行”,但是我们要单独强调“知”,管理者每天都在做事,但并不一定在“行”。要想把做事变成“行”——也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他们必须有更好的“知”。
我之前一直对复盘或者反思背后的肌理理解得不深,后来发现我对复盘或者反思搞错了;复盘之前做过的事情究竟是在复盘什么?就是要复盘你潜意识产生的行为,这些行为究竟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值得拿到意识层面进行反思。
否则复盘和反思就是走一遍流程,毫无意义。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潜意识学会的东西都值得重新学一遍,不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后,再知道自己知道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因为改变就在于潜意识变成意识。
来源:《培训》杂志
作者:培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