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981190
首页 企掌道培训平台 运营服务 AI智能陪练 面授及内容 课件定制 混合式学习 解决方案 培训+AI解决方案 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新员工解决方案 销售人才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 免费体验 关于我们 关于思创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中国汽车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25/03/05 10:25:24   Click: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谈及现代化产业的科技创新,就不得不提汽车行业。汽车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无论是传统的汽车企业,还是新兴的汽车品牌,都在借助高科技或以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汽车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带来新技术、新组织、新商业模式等。


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人才的支撑不可或缺。正是以优质的人才为基础,才造就了汽车行业一次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正是厚积薄发的人才,才让一家家车企在激烈的市场争夺中笑到最后。


01 汽车业现状 几家欢喜几家愁


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等“新四化”转型目标正在重塑汽车行业,也在加快行业变局。仅以过去的2024年来说,就可以用“暗潮汹涌”来形容车企间的竞争——或在科技的加持下步履不停,或加快转型探索新路径,或淘汰出局。重新洗牌之后,仍留在牌桌上的各家车企,在淬炼中不断成长。


科技为支撑,总有新芽冒枝头


每一次工业革命,绝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也助推了汽车业的蓬勃发展。特斯拉、理想、蔚来等新崛起的新能源车企自不必说,那些身处其他赛道的科技领先企业,亦将眼光瞄准于此;同时,诸多传统车企也在借助科技的力量努力站稳脚跟。


2024年3月28日,在官宣造车三年之后,雷军正式宣布首款小米车型上市,成功杀入该赛道。雷军之所以能够在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进入汽车领域,是因为小米已经在科技领域,尤其是在智能硬件、软件开发和生态系统构建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


与此同时,华为依靠ICT技术,为车企提供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等五大系统,成为既不与车企直接竞争,又被众多车企极度依赖的高科技公司,可谓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汽车业大赢家。


众多传统汽车企业也在依靠技术力量实现“大象转身”。一汽集团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公司向“智”转型,实现生产力大幅跃升。东风汽车在三年前就发布了科技创新“跃迁行动”,加快向科技型企业迈步,同时,持续强化新能源战略引领,大力推进品牌、平台、整车商品布局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资源自主掌控。


错失良机,抱憾退江湖


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技术壁垒的打破核心关键还是要看车企本身的态度和决心。


不少传统车企在面对技术潮流的冲击时,并未意识到浪潮之猛烈,最终只能就此止步。例如,在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自身没有学到技术且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情况下,华晨集团于2020年以破产收场。自然也有一些虽热情拥抱新技术,但并未做好全盘规划的车企,在闪耀刹那光芒后消失在暗夜中。奇点、威马等造车新势力品牌就是如此,他们均奋力杀入新能源行列,但最终都未能扛到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02 从战略到组织架构 高站位布局


纵观当前汽车市场,无论是竭尽全力转型成功的传统车企,还是借助电动化、智能化入局的新面孔,背后离不开组织从战略到组织架构上的谋篇布局。


‌战略是公司发展方向、目标和资源配置的指导原则,在“新四化”转型目标面前,汽车企业战略也努力向之靠齐。


一汽集团继2018年提出从传统制造型企业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商,以“智慧城市、智慧居住、智能交通、智能汽车、智享出行、智享生态”为主线构建“智能出行生态圈”之后,又于2023年进一步提出“ALL IN”新能源战略。长城汽车基于“全球大布局、研发大投入、企业大变革、用户大运营”新定位,坚持绿色碳中和、认知智能化、全球潮牌潮品、共玩众智众创四大战略方向,以加速企业低碳智能升级,领跑新能源、智能化新赛道。


在清晰的战略规划下,车企们纷纷调整组织架构,优化资源配置,明确资源倾斜方向,集中优势兵力打胜仗。2024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台州宣言》,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


为此,极氪、领克进行战略整合,成立极氪科技集团,通过两个品牌的定位互补和产品架构统一,实现研发能力互补,助力产品组合提升。上海汽车集团于2025年1月也宣布了一项重大组织结构调整,旨在通过组建“大乘用车板块”优化自主板块的管理与决策流程。涉及调整的品牌与部门包括荣威、MG、飞凡、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和海外出行等。


从战略规划到组织架构优化,车企正在尝试以更加合理和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决策效率。


03 人才发展 瞄准关键人才持续发力


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了各个岗位的权责,车企重点业务的人才培养和发展也得以紧锣密鼓地开展。数字化、技术化当道,数字化人才、技术研发与创新人才自是车企的重点关注对象;全新的“大航海时代”,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走向世界,因此,国际化人才培养也在成为车企的重头戏。以全新的矩阵化人才队伍为根基,车企正在稳步前行。


孕育数智人才


车企在实现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过程中,正在通过内外部调研,策划相应的人才培养项目,确保以合适的人才助推数字化进程。


陕汽策划“全民分析师挑战赛”,通过“选题、培训、评审”三个阶段,培养数据分析精英,推动数字化转型。东风本田人才发展部门不仅拓宽了传统的数字化人才范畴,将其划分为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两大类,而且将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划分为五个角色——业务架构师、数业融合师、数据分析师、数字技术师、数据安全师,并围绕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字技术等维度,明晰人才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及具体内容,据此开展培养举措。


在孕育数字化人才之外,这些迈向数字化转型的车企,也在积极借助数字化技术助力员工成长。建设线上学习平台已不在话下,将大数据管理系统运用到人力资源工作中,不仅方便培训部门管理和跟踪员工培训信息,而且借助自动化的报告和分析工具也能够快速获取培训效果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培训计划。


关注研发创新人才


车企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研发与创新。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除了通过丰厚的福利待遇吸引顶尖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加入之外,在内部设立“卓越工程师”等人才培养项目也是常规举措。通过搭建工程师通用能力模型,明确各层级能力要求、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后,采用理论研学、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车企能有效推动研发人才梯队的构建。


还有不少企业建立起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传帮带”的方式开展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不仅将资深技能大师的经验传递至年轻一代,更通过此种方式萃取个体经验为组织智慧,进而解决更多技术难题。


储备国际化人才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车企已经从最初的贸易出口,发展至如今争先在海外建厂。在全新的发展阶段,车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也被提上日程。


在拓展国际化业务过程中,车企不仅需要储备本地化销售专家、渠道管理专家,还要培养跨国团队管理者。在培养这些人才的专业能力之余,‌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是必选项。如此,他们才能具备全球化视野,精准把握当地消费者需求、优化区域渠道布局、协调全球资源,推动业务高效协同发展。


在培养方式上,除了内部培养之外,与当地高校合作,也是不错的举措。2024年,广汽埃安在拓展海外业务过程中,联合泰国东北皇家理工大学、车拉夫国际教育集团及腾讯,在泰国打造的首个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在“新四化”转型方向的角逐上,电动化差不多已经结束,各家正在进入争抢智能化地盘的时期,网联化和共享化还在筹谋中。在人才培育上,车企们切不可一脚踩油门,而应稳住心、慢前行,打好人才“主动战”,抢占发展“智高点”。



作者:《培训》杂志采编中心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