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能人才对国家和社会而言,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油田”)正处于油田高质量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一直在推动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比如通过“定、萃、转、验”四部曲,传承优秀经验,加速人才的能力跃迁。
一、正视不足剖析症结所在
在二次创业时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我们不仅聚焦于油气生产,还把目光投向新能源发展、物业餐饮、商贸物流等多个板块。然而,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和新业务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接替存忧 江苏油田大部分技能人才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但在创新研发层面,缺少高端人才。再加上未来几年,现有高技能人才相继流动和退休,会造成更明显的人才缺口。
储备不够 据统计,江苏油田主要有两类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一是复合型,目前我司逐渐引入智能化、自动化等技术,这对高技能人才的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油田市场竞争加剧,资源受到约束,人才队伍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部分领域的高技能人才过剩,关键领域的又比较短缺,极大影响了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效益。
二是专家型。面向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资源不够等,培养效果自然有限。近五年来,江苏油田不断加大引才力度,青年人才数量得以增加,但操作人员的专业度不够、知识面窄,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还是不足。
因此,我们推出了高技能人才能力提升班,由培训专家带队,通过“定、萃、转、验”四个环节,对各岗位的宝贵经验进行萃取、转化,锻造更多、更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不同环节的重点
二、循序渐进落实萃取任务
无论是对项目、课程的设计,还是在组织实施、评估跟进阶段,我们都精益求精,确保每一步都符合实际需求,以便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根据“问题”拟定主题
确定主题是经验萃取的第一步,也是基础。其中包括,确定对象(从哪个具体项目或活动中提取经验)以及用途(这些经验将如何应用于未来的工作或学习)。
萃取团队先邀请各二级单位的在岗首席技师、主任技师及部分高级技师,结合自身实际准备好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是阐述一个在生产中总结的典型经验,二是为学员再分享一个创新经验。随后,他们将基于两个问题,运用现实案例,对工作中的新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同时,与萃取团队一起思考组织、受众、个人三方面的需求,以确定萃取主题。
“3+2”模式
沉淀“实用”的经验
萃取的经验和知识应该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指导之后的工作或学习。因此,萃取团队又深入了解了这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历程、技能特点和工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从他们身上萃取成功经验。过程中,要围绕“实用”这条主线,突出经验的实际效益和应用价值。
首先,针对选定的萃取主题,由萃取专家按照各个萃取表单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有效提问,引导高技能人才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评估自己的经验,进行精炼。其次,按相近专业将高技能人才分为6~8人一组的团体,各小组需要对个人自提的经验进行介绍,并通过交流讨论、技能短讲等方式,完成批判性复核。这样做的目的是剖析“牛人”是怎么做的,进一步了解“牛人”是怎么想的。
以微课呈现核心“成果”
项目组将通过“拆、选、转”三个步骤,把所萃取的经验成果转化为精彩微课,从而为员工创造优质的学习资源。
“拆” 我们会先把萃取的经验按照逻辑结构、关键要素和业务流程这几个维度进行拆分,形成若干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知识或技能点。需要注意,在拆解过程中,应该保持知识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避免因为过度拆分而导致信息丢失或碎片化。
“选” 根据微课的目标受众、学习需求以及课程定位等因素,我们会从拆解后的知识点中筛选适合的内容。尤其需要关注那些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可迁移性的知识点。此外,我们还会平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既确保内容的全面深入,又避免课程过于复杂或晦涩难懂。
“转” 最后,选择知识点转化成微课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包括确定课程的框架结构、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制作相应的课件和素材等。转化时,我们特别强调对内容的精炼和对形式的创新,同时,采用员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比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
以“传承”为衡量标准
推广经验是项目实施的初衷和主旨,数字化只是储存经验的手段,最终目的还是传承和再利用。因此,我们后续会采取“专家点评+学员互评”的形式,从四个维度对微课进行评估,看其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实践,以及能否达成传承的目的。
项目实践思路
价值性 这是评估的核心维度,指的是经验对组织、个人乃至社会的实际贡献。我们需要判断其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满意度,或者是否让知识得以积累、传承和创新。
创新性 这是衡量经验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的重要指标,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场景和传承方式的创新等。
可复制 一个成功的经验萃取案例应该能够在不同组织和环境中得到应用,并产生类似的效果。因此,我们还会看萃取的经验是否具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明确的实施步骤,以及可量化的评估指标,便于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复制和借鉴。
艺术性 虽然艺术性不一定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但由于它能够显著提升员工体验,增强传承效果,所以我们也会评估呈现经验的表现形式,比如界面设计、交互设计、视觉效果等。
项目结束后,我们搭建了一个萃取团队,由一名经营管理高级专家、一名培训专家、两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老师和一位新入职的老师组成。同时,还形成了1套涵盖流程类、错误类、场景类等多种萃取工具的表单,产出了4门讲述如何进行萃取的课程,以及16个传承经验的精品微课。
三、资源支持让学习事半功倍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通过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经验萃取,已成为各大企业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江苏油田在萃取的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资源的必要性。
首先是“牛人”支持,这是公司高质量二次创业的重要保障,经验萃取则是起推动作用的动力源泉。萃取“牛人”的经验和知识,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劳动和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功率。而且,这些经验还可以作为宝贵的财富,传承给新一代的油田工作者,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是“方法”创新。宝贵的知识往往隐含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将个体或团队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炼出来,形成可复制、可传播的课程体系。当然,萃取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目标观察、动态反馈及实践复盘法等,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是“技术”在线,即经验传承有平台。数字化手段可以应用在多个层面,让项目实施的不同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从而最大化培训效果。另外,江苏油田一直在推动培训的数字化转型,包括引进和开发各类线上课程,并借助现有平台进行宣传。如此一来,经验的传承可以跨越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共享。
作者:王宏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培训开发管理专家;杨建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培训中心高级讲师;王枫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培训中心助理讲师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