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而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是党校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校课题组借鉴ADDIE模型,形成精品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规范流程和标准模版,全面提升党校办学和培养人才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质量立校是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是全面提升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教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而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是党校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正确理解精品课程的内涵并探索如何建设的科学途径,对于促进教学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校课题组结合实际,借鉴ADDIE模型形成精品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规范流程和标准模版。并且,将精品课程作为龙头,放大其导向作用和辐射效应,“四两拨千斤”地激发各类教学活动的生命力,进而促进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持续创新。
一、纵横对标系统探究课程内涵
精品课程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新的要求和趋势。本部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系统梳理了精品课程的概念与特征,总结提出党校精品课程的内涵。
向上看齐统一四项标准
早在2001年,教育部正式提出精品课程的概念: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2011年,中央党校教务部对党校精品课内涵概括为五个方面:坚持“党校姓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有学术框架与科研含量;要有理论维度与现实维度的相互照应;要有国际视野和历史参照;要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适宜的表达技巧。
这些标准成为多家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依据。课题组综合精品课程概念和已有文献,认为党校精品课程的标准可以明确为四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做到政治统领,服务大局;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兼具研究基础与行业特色;融合较好的授课艺术;学员满意度高。
学习其他党校优秀经验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事关长远、意义重大,课题组实地调研了解了多家党校精品课程开发与管理情况,对相关做法进行经验总结。
一是要建立精品课程开发管控机制。二是要重点做好特色课程建设。三是要充分利用专家资源。
二、规划与准备:厘清需求开发内容
ADDIE模型包含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实施(Implement)和评估(Evaluate)五个环节,分别代表着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系列核心步骤。各环节互为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精品课程开发与管理流程
多维调研目标群体
分析阶段作为整个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是确定课程目标、编制课程计划的前提,也是开展课程评估的基础,但往往最容易被忽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计划、开展调研、撰写分析报告。
科学构建课程大纲
在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敲定课程目标,完成课程基本信息,构建课程要点、重点、难点、大纲等内容。
其中,基本信息涵盖课程题目、主讲人、拟授课项目或者班次、拟授课对象、授课方式、线下授课地点等;课程要点需说明课程框架以及内在逻辑;课程重点必须明确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等等。
充分发掘教学材料
开发阶段本质上是将设计好的课程大纲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制作开发课程逐字稿和各种教学支持材料,以生成具体的教学单元。
需要注意,课程讲稿必须详细、全面,包含课程讲授的导入、过渡、结语、提问等所有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同时确保格式准确、规范;教学支持材料则涵盖课程相关图片、视频素材、采访资料等,需要考虑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还可以配套开发讲师、学员手册和案例练习集等。
开发方式建议采取三级(项目组、责任部门、校级)集体备课。凡是新开发、主讲人发生变更、已开设但连续两年未讲授或教学内容有较大调整的课程,必须经过三级备课环节。
三、执行与反馈:扎实落地科学复盘
在ADDIE模型中,“分析、设计、开发”属于课程的构建阶段,侧重于理论规划和内容制作;而“实施和评估”则进入了验证阶段,强调将课程投入具体环境并收集反馈数据,通过评估优化迭代。
在实践中磨砺优化
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培训班试讲、针对试讲班次微调课程内容、课后完善等步骤。各步骤环环相扣,力求在实践中磨砺精品课程。这一阶段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检验和完善,更是确保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试讲教师应接受相关培训,以确保熟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同时,有关方也需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全程检验讲习效果
课程设计是评估的基础,教学内容是评估的核心,学员反馈是评估的依据。不论从开发,还是从管理层面来讲,评估应该贯穿ADDIE的全过程。
评估重点 不同环节的评估侧重不同。比如在分析阶段,主要关注项目组或责任部门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课程需求分析,分析的内容是否涵盖了课堂教学需要、党校建设需要、党校业务发展以及现有资源和能力是否能够支撑……
工作机制 分析和设计阶段主要由项目组或责任部门开展,责任部门负责人承担工作监督职责和评估工作;开发阶段涉及三级备课,需要主讲人在充分磨课后,经项目负责人或主责部门领导同意,向教务管理部门提出课程评审申请;实施阶段由教务管理部门对自有师资课程的使用情况进行质量监督。
课程首次使用应安排内部或外部专家进行现场督导,也可通过相关方抽样访谈、调取满意度测评结果等方式来评估。
四、保障精品课程产出的四种资源
精品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资源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综合施策。
健全人才队伍
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建立一支由行业知名学者、企业内部专家以及自有青年教师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有声誉的名师大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务管理部门对课程规划、教学评估、资源调度的作用,确保课程开发与管理流程的顺畅进行。
完善教学设施
一是教学资料库建设。全面、系统的资料库包括电子图书、期刊论文、案例库、视频教程等,支持教师快速获取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二是在线学习平台的打造。开发或引入先进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涵盖课程录制、直播、互动问答、作业提交与批改等功能,以提升学员学习体验。
三是创建实训基地与模拟环境。除了已有的实训基地等资源,未来还可以考虑建立VR/AR体验中心、沙盘模拟室等,为学员创造实践操作的平台,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对外合作交流
加强与行业龙头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合作开发精品课程,提升企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外部教育培训领域的论坛、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他人借鉴先进经验,拓宽自身视野,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强化经费投入
一是建立专项经费保障。二是持续开展专项师资培训。通过定期发布最新资讯、组织相关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开发精品课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采取物质奖励、职称晋升、荣誉表彰等鼓励措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精品课程建设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胜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想真正实现“教学出精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优化课程开发与管理体系,并逐步健全保障机制,形成稳定长效的良性循环。
作者:杨洋,李瑞雪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