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仅有27%的高净值人群年龄在50岁以上,而2018年这一比例达到48%。人口比例的变化带来的是更大的财富差距。
在全球遭受疫情冲击之后,国内的中高端群体收入增长稳定,购买力强,成为市场重要增量。
而相反的,疫情导致大众财富增长不及预期,寿险作为可消费需求疲软,导致代理人脱落,进入恶性循环。
人们对于保险的需求和财富管理目标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而上移,这也为高端健康保险留足了空间。
本期我们围绕高净值人群的财富需求出发,分析保险公司及代理人该如何把“寿险”这张王牌打出去,希望帮助您在保险江湖的新格局中突出重围。
寿险市场的“跷跷板”
2021年最新的人口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发展阶段。
我国人口“两头承压”:出生率跌破1%,每5个年轻人要养1个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客户反而对于养老生活的准备放松了紧迫性。绝大多数人对于寿险的认知太过片面,认为是“老了才该办保险”、“保险跑不赢通胀”等等。
从现实情况看,也因为这些方面,造成养老财富储备不足:
1、社保参加年限和缴费水平不足;
2、企业(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参与率低;
3、可用于养老的家庭金融资产储备不充分、不平衡,尤其对于健康医疗风险应对储备不足;
4、对养老风险的认知和准备不够,存在短视,缺乏储蓄、投资理财偏好和习惯等。
先搞清楚逻辑思维才不会乱
从行业前景来看,大家都需要尽早为老年生活做更充裕的准备,但在这一点上,很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其紧迫性。
纵观保险十年,寿险行业格局正在重塑,未来增长点主要在中高端市场。
借鉴全球寿险业经验,老龄社会三大机遇:资产管理、健康+保险、养老+保险。
围绕高净值用户的寿险生态正在扩张,保险公司亟需推进转型。当下的挑战在于前端流量垄断,后端服务资源稀缺,作为保险团队的管理者,需要深挖这3个方面优势。
线下队伍优势、长期资金投资优势、保险客户资源优势。
保险企业:挖掘寿险的长期资金投资优势
老年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末端,劳动能力丧失,身体机能下降,慢病特病高发,失能风险上升,需要全方位早着手加以筹谋和规划。
这也延伸出两个分支:产品和规模。
产品——大额寿险等待“遗产税”这一关键催化剂,即将迎来旺盛需求。
规模——养老社区属于线下重资本业务,社会供给不足,空间广阔。目前门槛大多为200万总保费,平安超高端项目保费门槛为1000万。
保险团队:发掘线下队伍优势
团队长最重要的任务是绩效不断向上。没有保费,你什么都不是。
做保险的永远要“用两条腿走路”。
这两条腿一是获客,你拥有源源不断的客户,才能在行业内基业长青;
二是组织发展,找志同道合者和你一起从事保险事业,或者培养下属和你一样优秀,才能让你根基稳固。
两条腿走路才能更快更强,缺一不可。
保险代理人:深挖保险客户资源优势
疫情冲击让客户的健康风险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把你的客户培养成“准客户”。
除了提高工作素养与工作效率,也要普及养老风险教育,形成社会行动合力。帮助公众更好认知养老风险,平滑生命周期内消费,才能在客户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未来保险行业的机遇与风险同在,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行业监管严格、客户要求更高、线上签单和数字化转型已然展开。
来源:101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