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重要的培训出现时,培训部门应视之为“机会”,而不是“麻烦”。
培训部门可先诊断此需求的真实起因,通过培训能有效解决哪些问题,再携手业务部门灵活运用各类培训技术,及时整合资源并组织实施培训。
本文尝试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谈如何面对业务部门“紧急重要”的培训,enjoy~~
01
站在业务的角度看培训
面对“紧急重要”的需求,培训部门可考虑用销售思维有针对性地解决,不仅体现了自身价值,也是培训从业者应具备的能力。
转换思维 同频对话
业务部门每天的工作大多围绕着客户和产品,故而,客户导向思维早已潜移默化。培训人在与业务部门沟通时,如果采取“我要你做”的管控思维,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因此,首先要转换思维,把“我要你做”变成“我为你做”,只有同频思考,方可真正感受到其需求。
其次,当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培训部门要将它转化成培训专业的问题。业务部门领导一发现关于“人”的问题,就会联想到人力资源部门,进而找到培训部门,但他并不能判断该问题应使用哪种工具解决,甚至不清楚培训对象。
某企业的业务总监向培训部门反馈,由于新人业绩低下,急需一场关于技能提升的培训。
对此,培训部门通过调研发现,业绩低下看似是专业技能不足导致的,究其根本是新人的直接上级——店经理不会辅导。所以,培训部门先开展了店经理如何辅导员工的培训,再通过给其布置实践作业,牵引他们给新人辅导专业技能,来帮助区域提升业绩。
提出资源需求 全面出击
针对业务部门提出的培训需求,经过培训部分析发现,就目前的团队、课程、师资等资源而言,难以立刻满足它。这种情况下,要对需求进行拆解并逐一列出所需资源,以此判断哪些可马上执行、哪些需采购外部资源来达成、哪些要调动其他部门共同完成,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快速响应。
资源整合法
某业务副总从竞争对手处了解到,对方在销售人员专业技能提升方面投入很大,每季度都会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和考试。于是这位业务副总向培训部提出,要在下个季度对全体销售人员开展类似活动。
通过需求解读,培训部获悉本次培训目标是“全面提升全体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即2个月内完成对公司三千多名销售的培训,而就仅有10个人的培训部来说,可谓天方夜谭。
几轮策划会后,培训部确定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技能考试相结合的形式以完成目标。其中,线上学习、复习与自测方便全员迅速掌握必备知识要点;线下考试保障培训效果落地。
在此过程中,除了联系外部供应商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培训部还调动各讲师团、各区域精英的知识宝库,迅速编写学习资料、自测题库等,并从中抽取线下试题,双管齐下,确保培训按时按质实施。
用产品思维看待培训项目
培训部门做完项目后,应有把业务部门发展成老客户的意识,进而思考该项目会不会是其他部门的潜在需求。如果通过调研发现确实如此,那么培训部门可将它包装成产品,并进行推广,甚至延伸为长期培训。
某企业开展的“干货大讲堂”学习项目,原是为了提升一些区域新晋店经理的领导力而临时开发的培训。第一期开班30人左右,为期两周,每周一次,每次学习1~2门课程。当项目结束后,新晋店经理普遍反馈收获颇多、满意度调查评分也很高。
于是,培训部展开复盘,经与人力资源中心总监和公司高层的沟通,结合一系列资源、政策,最终开发出储备店经理领导力培养项目,其中最重要的能力素质模型和课程框架就来源于“干货大课堂”项目。
02
用好引导技术,提高培训成效
针对现阶段的培训部门,设计一套紧急响应机制非常有必要。通过研究大量不同的应急方案,譬如丰富课程体系、加快研发速度等,培训部门发现,用引导会议的形式做好前期调研,有利于培训及时推进。
何为引导技术
所谓引导技术,即设计和引导结构化的互动过程,协助团队开展交流,达成高质量的决策或共识。其目的是激发所有参与者的智慧,从而提高整体效能,使培训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它的应用场景很多,包括战略研讨会、项目复盘会、技能培训等。
一般引导会议标准实施流程有:
步骤一,人员面谈,需求核实;
步骤二,场地布置,物料准备;
步骤三,会议布场,引导实施;
步骤四,主题确定,规则流程介绍;
步骤五,研讨激发,流程推进;
步骤六,设计行动方案,总结归纳。
值得注意的是,引导师需与业务部门联合设置会议的准备时间和主题内容,并寻找利益相关方介入,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
三步走,做好引导会议
面临新形态业务,某企业成立了一支专门业务开拓团队,其中征调原团队成员12人。除组织产品培训外,管理层急需培训部门配合开展新团队目标与愿景的培训。为让成员迅速达成共识,培训处考虑再三,决定采用引导会议共创组织目标与愿景,以此调动员工参与热情,激发工作潜能。
→ 为会议营造氛围
通过初步面谈,培训处事先掌握了员工对工作目标与组织愿景的熟悉情况。结合相关资料,确定会议主题,时间、场地、流程等事项,并逐一通知参与人员,为达到会议目的做好氛围建设与铺垫。
→ 精心设计会议流程
整个引导会议共有九个步骤,分别是导入、主题确认、记录问题、头脑风暴、小组研讨、鱼缸演示、收益行动表、总结回顾、会议评估,每步都精心设计了具体流程。
实施流程
→ 做好善后工作
会议结束第二周,培训处对业务部门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了后续访谈,以了解成员之间的熟悉度和工作衔接情况。之后,不定期对团队成员开展评估跟进,持续一个月左右,新团队整体工作进度、团队氛围都得到质的飞跃。
03
用绩效改进思维看待紧急培训
某企业内训师收到销售总监的一项“紧急培训”需求:由于业务扩展,公司在二、三线城市新增了15%的销售岗位,第二季度的校招共有15位素质较好的实习生。同时,内部选拔出15位资深销售人员作为带教老师,并委派一位资深经理作为项目负责人,组建了“实习生育苗成长”项目。
然而,实习期未满3个月,这15位实习生就出现第一例离职,随后又有4例离职。对此,总监认为带教老师的辅导技能要提升,须尽快开展培训以控制离职的发生。
作为企业内训师:
一旦应下,如果在培训需求分析中发现,培训并非最关键的解决方案,也只能继续推进实施。显然,训后会出现学员的行为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
万一不接,就会存在被投诉的风险,且部门间的合作基础也会逐渐丢失。尤其当组织利益无法获得提升,因而需降低成本时,培训部门便会成为“炮灰”,面临缩减的不利局面。
随着培训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绩效改进为核心的理念已然成为当下热门研究领域。基于此,培训处尝试运用这一技术,携手培训发起方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具体实施,以本文开篇案例为例简单说明。
探明业务需求
越是“紧急重要”的诉求,越要与发起方详细沟通,探明培训需求背后的业务需求,据此做好差距整理,便于制定以“绩效提升”为核心的精准目标。
从开篇案例可了解到,实习期还未结束时,仅有67%的实习生在岗,预计仍有10%以上流失率,将无法填补所有空岗需求,这与原目标——全部实习生顺利到岗相差甚远。
分析差距原因
利用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BEM)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根据这一模型的六大层面,我们可事先设计访谈表。需要注意的是,应按照层级顺序编制问题,不可遗漏或错序,尤其是第一、二层问题最为关键。
吉尔伯特的行为工程模型(BEM)
这个模型的含义是,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结果的因素有两大类,即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它包涵六大层面,主要用来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而非员工本身,强调让一个人工作更好的办法,不是去培训、改变这个人,而是通过绩效改进赋能于人。
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BEM)
依托上文案例,可以将上三层问题(环境因素)设置为:
项目成员对目标是否清晰?是否有过讨论?是否有考核(KPI)?
项目负责人对带教老师有没有持续给予支持和反馈?
项目运行是否投入额外的资源支持?项目是否有流程?是否容易执行?
有没有激励政策?对流失的实习生有没有做离职访谈?实习生如何选择未来岗位?
下三层问题(个人因素)设置为:
带教老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参与项目的意愿如何?
提出落地建议
通过前期原因分析,可继续尝试用冰山理论模型将它们进行排序,并与培训发起方再次沟通,提出可落地的建议。
就本文案例而言,根据冰山理论模型,我们得知表象原因是实习生流动加剧,过渡原因是带教老师未按照项目流程统一执行,根本原因则是目标、KPI、跟进信息没有持续反馈和回顾,且激励策略与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没能紧密结合。
因此,可设计以下干预措施:
重新回顾和共同调整目标、KPI、流程、跟进工具;
充分授权给项目负责人,其他经理给予配合;
调整激励策略,改变奖励与带教老师销售业务挂钩模式;
完成实习生离职访谈,查明原因、痛点。
制定解决方案
制定行动计划前,要与成员进行反馈面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况。只有得到认同,才能使之后的执行更加顺利。在此过程中,可利用头脑风暴、鱼骨图等找出可改进的方法,并从中选出最优解决方案。
→ 首要计划
总监负责每月召开一次项目组会议回顾绩效整体情况,同时,培训部门需调整成员职业发展的赋值,以及优化年度考核得分。
→ 次要计划
与带教老师直接上级达成共识,减少团队其他项目参与比例,并且,根据访谈结果制定、实施相应培训课程。
综合评估与持续改进
顾名思义,通过频繁谈话、双向反馈,确保培训项目持续推进。
以上,我们从三个维度了解了如何处理“紧急重要”的培训。作为培训的前提,培训需求的分析非常重要,最后,小编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工具,用以分析具体的培训需求。
5why分析法
结合“二八原则”,对某一问题连续用5个“为什么”来追究根本原因。当然,具体使用时既无需考虑得过分复杂,也不要限定只做5次研讨。但是,若将其用于改善培训进程中的需求分析时,可尝试采取5why分析漏斗,以某课程效果应用跟踪时为例:
5why分析漏斗
A总,课程实施已经2周了,达到您的预期了吗?
您原来的预期是什么?
您是看到(听到)什么,做的这个决定?
下次培训,您希望做什么改进?
下次培训,我们如果这样做,您看是否可以?
GAPS分析法
该方法本质上由“目标—现状—原因”组成,强调结合业务现状进行对应分析。换言之,就是遇到问题先厘清原因,据此找到根本原因,并抓住核心关键因素,再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路展开梳理。以某业务部门的培训需求为例,可参考下图表。
结合业务现状运用GAPS分析法
二维界定法
有些时候,培训部门无法立刻直接与老板沟通,此时可考虑从“业务关联度+技能(知识)关联度”两个维度去进行分析。同时,保证所有培训内容均不超出“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
二维界定法
需求就是客户的要求。当我们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应对“紧急重要”培训时,不仅能达成全力支撑业务发展、实现密联业务这一目的,也能顺利与业务部门建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