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无法助力业务、提升组织效能”,不仅是很多业务部门的吐槽,也是企业培训人的心病。在以绩效为导向的业务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从业务视角出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十多年的工作中,我结合实践总结出“业务—组织—人才”三位一体赋能体系,推动业务,支撑组织,助力人才成长。
01
传统培训支持业务
挑战大
通常来说,传统培训都是围绕个体的发展通路而展开。换言之,先分析组织战略,再罗列岗位技能,然后生成个人发展计划;
接着进入下一进程,即针对工作要求与能力现状之间的差距,培训部门为员工设计赋能项目;
待培训项目确定后,再从内容开发开始到提升员工能力,直至产出业务结果,助力组织战略实现;该模型体系完整,但用在当下环境中的痛点也异常突出。
常规培训输出价值链
第一,外部商业环境在急剧变化,静态的赋能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动态的组织更迭。传统培训价值链如此之长,赋能转化价值难度很大。
同时,个体成长难度也在增加,培训成果很难显性支撑业务发展,尤其是面对注重自我表达、喜欢新奇独特的00后,传统培训在很多方面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二,一个培训项目从需求调研到内容开发,再到赋能、员工行为改变、作用业务产生结果,每一步都不容易。没有一个培训人敢说,每个步骤都能走对,直至最后成功。
第三,由静态的培训体系培养出的每个个体,都能够支撑组织发展吗?未必。传统培训体系培养出来的员工中,能对组织产生重大影响的更多是高管,大多数员工的培养没有直接与业务挂钩,很难对业务产生作用。
因此,工业2.0,甚至工业3.0时代的培训逻辑,已经无力支撑工业4.0时代的企业发展需求。
02
一箭三雕
彰显培训价值
在多年的企业培养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业务—组织—人才”三位一体赋能体系。该赋能体系从业务出发,同时作用组织效能提升和人才发展,可谓“一箭三雕”。
了解底层逻辑
谈及三位一体赋能体系,我们首先要了解员工日常从事的工作,与业务和组织对应的关系。从“业务—组织—人才”三位一体培训赋能极简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业务层一般分成流程、规则和指标三个模块,三者对应的组织层面则是架构、制度和绩效。
“业务—组织—人才”三位一体培训赋能极简图
人作为链接组织和业务的中间桥梁,通过工作任务与业务部门推出的活动相挂钩,而组织设置的岗位则通过人才提升能力去适应。
三位一体培训赋能极简图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业务、组织与人才三者之间有着强关联性。
“业务、组织、人才”三者关系图
具体而言,组织系统支撑业务发展,业务运转牵引组织前行;从业务与人才双方来看,业务实战能够有效提升人才能力,而胜任上级指派任务的人才,可以交付业务结果;再从人才与组织二者来看,人才是组织的基础,组织是人才的载体。
上图还向我们展示出,无论从业务、组织还是人才视角切入,最终都会影响其他二者。然而,上文已经提及,从人才提升能力的视角去支撑组织发展的链路过长,无法适用于短时间内要产生结果的企业业务诉求,因此,从业务角度切入便成为关键点,也是发力点。由此得出了五维十四度全场景业务赋能体系(以下简称“全场景业务赋能体系”)。
TIP 五维十四度全场景业务赋能体系
传统培训一般以人才为出发点,而在全场景业务赋能体系中,则以业务、组织作为最原始切入点开展赋能,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横轴是战略和结果,纵轴则是业务和组织,再加上所有业务、组织赋能最终都会落实到人才上,因此,形成了战略、结果、业务、组织、人才,共五个维度。
五维十四度全场景业务赋能体系图
十四度分别指:第一象限中的业务经营模式、业务战略目标;第二象限中的业务结果产出、业务经营管理;第三象限中的组织绩效、组织能力、组织设计;第四象限中的组织目标、组织战略、组织使命;加上赋能人才的管理力、专业力、通用力、领导力,共十四度。
可以看出,在全场景业务赋能体系中,无论从哪一方面切入,都能有效支撑业务发展、组织效能和人才能力。
实际执行狠抓三核心
在实际执行全场景业务赋能体系过程中,衡量是否做到位的标准是,业务指标和组织效率得到优化提升,核心人员胜任度不断提高。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培训人需要狠抓三个核心。
第一个核心是紧扣四个切入点,即全场景业务赋能体系中的四个象限。以第一象限“业务战略”为例,主要通过业务经营模式与业务战略目标维度下的六个细分方向,制定一体化策略,推动业务发展与创新,优化组织提升效率,培养人才。
第二个核心点是指在具体设计赋能业务项目时要遵循ICIDE模型。
赋能业务项目设计ICIDE模型
该模型五个字母代表了从洞察业务到赋能人才的五大步骤。
洞察立项(Insight) 指运用全场景业务赋能体系中的四个切入点捕捉业务痛点,规划项目主题与目标。
调研共创(Co-creation) 大家需要经过集思广益,将整体问题分解成可以探讨的子问题,继而匹配相关知识、工具、信息与方案,而且要明确指出产出的成果内容。
敏捷迭代(Iteration) 指出项目落地过程中要不断试错迭代,总结经验、反思缺点,并形成档案供萃取复制。
成就个体(Development) 在业务突破中,个体也得到充分发展。当然,个体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要历经自我觉察,勾画自身能力平衡轮,运用相关工具方法提升认知。值得注意的是,个体也要针对自身能力及项目执行情况不断反思与精进。
赋能团队(Energize) 长期、大规模的项目自有其内在的发展曲线,在组建期要开展团队破冰清晰目标,风暴期则可以进行团队拓展,成熟期注重跨界交流,倦怠期不断反思,在升华期及时召集大家梳理成果。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下,项目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个核心点是抓准赋能业务四度评估标准。在传统的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中,成果评估位于第四层级,但是在赋能业务培训体系中,业务成果评估处于第一维度。
其余三个评估维度依次是新知产出评估、业务满意度评估和组织心智评估。四个维度的评估标准,不仅是检验项目成果的依据,也是检查得失的工具。
透析背后支撑要素
全场景业务赋能体系要做得彻底,且能够产生实效,背后需要赋能专家和标准化的赋能产品予以支撑。
对于赋能专家来说,要具备认知、专业、思维和特质四大能力。
赋能业务需要的赋能专家的四大能力
以专业能力举例,因为是从业务视角出发,他们必然要掌握经营、战略、业务以及组织人才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赋能业务的产品则属于培训负责人的工作,培训部门必须负起责任,规划出详细的赋能产品,供业务专家使用。
以赋能业务体系为指导,我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了多个培训项目。比如,全国精益运维管理体系项目经过三个月的运转,实现了业务、组织和人才三方获利。
CASE 全国精益运维管理体系项目
该项目中,业务线、赋能线和带教线三线运行,齐头并进。其核心目标是,建设能够应对未来3~5年,可以协同“总部—区域”精益运维管理体系,并打造出一支能建体系、会做管理、敢打硬仗的区域运维团队。
业务线 从梳理区域运维现状及问题开始,到在运维规划中期开展全体研讨,直到向上级汇报区域运维管理方案后,便可制定出运维体系。
赋能线 主要为提升学员质量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在业务开拓中无往不利。
带教线 通过在岗历练,一对一交流指导,持续提升学员研发能力。
03
实战真知
归纳武功心法
在建设三位一体赋能体系过程中,我也从项目策划人的角度不断总结,沉淀出不少心得。
首先,要想在业务各发展阶段提供有效、有用、有体验的赋能业务服务,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始终从业务视角出发;第二,站在组织高度看业务;第三,多角度协同业务痛点和人才特点。
其次,要解决好在赋能业务中遇到的挑战,核心要点是将信任置于首位。各部门为了各自发展,难免会从自身角度出发看问题。作为项目负责人,只要足够坦诚,拿出真诚换实意,就能赢得各部门的认可。当遇到棘手难题时,培训人多与业内人士交流,善于运用他人成熟的理论洞察业务挑战,助力自己达成目标。
再次,企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培训负责人尊重和遵循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让团队和自己持续赋能业务,高效输出价值。若违背客观事实赋能业务发展,必然无法到达终点。
来源:培训杂志
作者:王理想、陈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