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的发展持续推动能源行业变革,这对电网企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公司制定了《2019—2023年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年轻干部素质提升计划”。为了更好服务公司人才战略发展,依据新时代公司培训工作的新需求,公司人事部、党校积极谋划、统筹协作,在既有的“青才”“青干”培训项目基础上,开发设计“青苗”培训项目,成功打造梯队式的“青苗-青才-青干”培训体系,实现公司青年人才、青年干部培养体系化建设,切实增强公司人才储备力量和优化公司人才发展结构,为公司干部年轻化、人才专业化奠定基础。
项目背景
云南电网公司全称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属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云南省电力的输送和销售工作,承担着全省电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公司是云南省域电网运营和交易的主体,承担西电东送和向越南、老挝送电的任务,是云南省实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和培育电力支柱产业的重要企业。
2019年前,公司已搭建了涵盖党员培训与干部培训的“红”“蓝”两条培训梯队路线,其中已经包括了新员工入职培训项目、青年管理人才培训项目(简称“青才”培训项目)和青年干部培训项目(简称“青干”培训项目)。但通过实际调研和回顾整个青年员工培训梯队来看,我们发现在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上,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入企2至3年的青年员工缺乏系统的成长方案,大部分处于“散养”状态;二是不同青年培训项目之间缺少良性的互动和纽带,未形成“传帮带”的积极氛围;三是青年员工缺少良好的成长竞争环境,缺乏职业辅导,大部分感觉职业发展迷茫。
基于此,在审视原培训体系的基础上,聚焦于刚入企2至3年的青年员工,新增“青苗”培训项目,搭建了从新员工入职培训后的“青苗-青才-青干”培训体系,实现公司青年人才、青年干部培养体系化建设,切实增强公司人才储备力量和优化公司人才发展结构,为公司干部年轻化、人才专业化奠定基础。
项目设计
一、设计思路
“青苗”“青才”“青干”培训项目在培训对象和内容形式上,既具有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所以在设计思路上,侧重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一般性来看,“青苗”“青才”“青干”都属于对公司青年人才或干部的培训,群体属性相对年轻,是建立年轻干部培养梯队的主体。所以,在设计上,应用梯队培养理念,打造阶梯式“青苗-青才-青干”培养体系。另一方面,从特殊性来看,“青苗”“青才”“青干”培训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每个项目培养对象的年龄层次、成长阶段、培训需求都不尽相同。所以,在设计上,应用ADDIE模型,对每个项目所涉及的培训需求、内容设计、课程开发、实施流程、效果评估进行系统的讨论、分析与总结,形成项目策划案。
二、项目目标
根据公司对青年人才、青年干部培养要求,在构建梯队式“青苗-青才-青干”培养体系过程中,一方面聚焦短板与空白,开发设计“青苗”培训项目,另一方面聚焦继承与积淀,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出发,重新审视了“青才”“青干”两大培训项目的定位。依据三大项目的不同定位,明晰了培训目标。
“青苗”培训项目:聚焦于刚入企2至3年的青年员工,通过培训促使他们快速成长与成才,成为公司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人才后备军。
“青才”培训项目:聚焦于入企3至5年的青年员工,通过培训促使他们成为企业各个专业口所需要的青年业务骨干。
“青干”培训项目:聚焦于35岁及以下的青年干部,通过培训促使他们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青年干部。
项目实施
一、融入淘汰机制,分阶段开展“青苗”培训
在学员选拔上,“青苗”培训项目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自愿报名为主,以用人单位推荐为辅的方式,开展分专业的笔试及面试,每年选拔100名左右有发展潜力的好“苗子”,进行2周以上的系统培养和教育。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选拔的基础上,融入淘汰机制,考核期一年,以“专项任务+培训过程表现+年度业绩表现”的形式,优中选优,选拔60名左右的优秀学员,进行二次的集中培训。
在学员培育上,根据不同阶段的学员构成,采用渐进式的培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第一阶段注重启发思维,主要配置《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结构化思维》等课程,目的是让学员养成高效能的习惯、习得工作与学习的思维方法;第二阶段注重方法掌握,主要配置《问题分析与解决工具》《班组管理》等课程,目的是让学员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基层班组管理的经验。
在学员测评与跟踪培养上,采用“训前测评+训中访谈+训后跟踪”的形式,开展全过程闭环培养与反馈。通过了解每位参训学员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信息,有效开展BEI访谈,做到差异化的职业辅导,同时结合组织需求,不定期对参训学员开展训后360度的跟踪访谈调研,对学员训后表现进行持续的反馈与指导。
二、注重挂职锻炼,分时段开展“青才”培训
在学员选拔上,坚持以“青苗”第二阶段学员为主体,采用淘汰机制,在优中选优的基础上,结合各单位推荐的个别优秀学员,组成“青才”培训项目的学员。每年举办一期,每期选拔60名左右青年管理人才,分时段开展3周集中培训和3个月的挂职锻炼。
在学员培育上,按照“转角色指方向”的定位,以“集中+挂职锻炼+再集中”的形式开展培训,体现“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安排上,聚焦学员需求,设置《从优秀个人贡献者到管理者的转变》《行动学习》《个人发展计划制定》《目标管理》等课程,并注重在挂职锻炼中收集和开发小微案例,促使学员积极转变角色,把握职业发展方向,在实践挂职中内化所学知识。
在学员测评与跟踪培养上,采用“训前测评+训中访谈+训后跟踪”的形式,开展全过程闭环培养与反馈。以训前的职业测评、训中的BEI访谈、训后的360度访谈调研为抓手,对学员进行持续的反馈与指导。
三、聚焦年轻干部,分模块开展“青干”培训
在学员选拔上,坚持“聚焦80/90后、区域均衡、不重复培训、三四级干部灵活搭配”的原则,以组织调训的方式,每年选拔100名左右优秀的年轻干部,分两个批次,进行为期2个月的集中培训。
在学员培育上,以理论学习线和实践学习线为两条主线,设置“党的理论与党性教育”“专业业务能力提升”“电力行业前沿技术”“管理素质提升”“实践活动分享”五大内容模块,全面提升青年干部政治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业务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年轻干部的履职成熟度。
在学员测评与跟踪培养上,采用“训前测评+训中访谈+训后跟踪”的形式,对学员进行持续的反馈与指导。
四、项目梯队式实施,转变学员学习的思维方式
“青苗”“青才”“青干”培训项目的实施不仅是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培训,从整体上看,它是一个针对青年干部员工培养的整体实施方案。通过梯队式组织实施,搭建同级/跨级交流互动平台,开展定期专项的培养任务锻炼,为青年员工指明职业发展方向,让青年员工积极转变学习思维,变“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为“我要学”的主动式学习模式,使学员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项目成果
一、完善体系,人才育成效果初显
截至目前,“青苗”培训项目第一阶段已成功举办2期,累计培养200名优秀人才,第二阶段已成功举办1期,共培养58名优秀人才。“青才”培训项目自2014年以来,共举办5期,累计培训400人,共有95人获得职级晋升或岗位晋升,另有18人调入公司本部或中心工作。“青干”培训项目自1995年开始,已累计举办29期培训,共计培养1242名学员,其中共有250多人晋升为三级副及以上管理人员,晋升率为24%,其余大部分学员都成为了公司各专业领域的管理骨干。从培养效果来看,“青苗-青才-青干”梯队式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较好实效。
二、实战锤炼,培养专业师资队伍
在“青苗”“青才”“青干”培训班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安排专门的内部师资进行课程旁听,并对授课师资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主动向外部优秀师资学习;另一方面根据培训班需求,自主开发培训课程。经过多年的积累,不仅形成满足培训班使用的内外部师资库,而且也培养和锻炼了公司内部师资的授课能力,其中公司党校何维老师荣获2019年度中国企业高管联盟央企名师称号。
三、贴近业务,深耕自主开发能力
在“青苗”“青才”“青干”培训项目中,紧密贴合公司业务需要,以行动学习的方式,群策群力,发挥学员的集体智慧,合作开发教学课程、案例等,如《沙漠掘金沙盘》课程、《战国七雄沙盘》课程、《引导员工树立正确价值观》实践案例等,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培训资源库。
四、校企合作,打造强大培训引擎
加强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是“青苗”“青才”“青干”培训项目的必修课。为了提升“青苗”“青才”“青干”培训项目的教学质量,在有序培养内部师资的基础上,主动寻找优质外部教学资源,并在2019年11月份与云南省委党校达成合作协议,拓宽了培训资源的支持渠道,为公司培训工作的开展打造了强大动力引擎。
五、建章立制,明确项目实施标准
在“青苗”“青才”“青干”培训项目中,采用项目经理制,编制了《项目经理制管理手册》《项目策划流程业务指导书》《项目带班流程业务指导书》等多项制度,实现策划、班主任分工责任清晰,有效消除责任模糊、推诿等问题,明确项目实施标准。同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即时沟通群组,有效消除重要信息误传、漏传等问题。
六、聚焦业务,贡献青年人才智慧
依托“青苗”“青才”“青干”培训项目,聚焦业务实际,形成“青苗”微案例、“青才”基层挂职报告、“青干”县公司调研报告等系列调研成果,为公司的业务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渠道,贡献了青年人才的聪明才智。
来源:CSTD人才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