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确定性”“降本增效”成为高频词的今天,企业如何在危与机并存的时代中抓住机遇,“危中转机”,保持竞争力?Y企业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入手,基于SMART人才发展体系,搭建员工全面健康框架;打造女性友好的多元包容企业;数智引领,上线“i认可”员工荣誉表彰移动平台;开设面向不同群体的赋能课程;科技赋能,开设创新智库论坛。Y企业通过一系列措施、举措以及激励机制的打造,全方位提升员工体验,激发员工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SMART人才发展体系
Y企业搭建SMART人才发展体系,包含五方面:S(Sustainability,可持续发展)、M(Multi-dimensions,多元包容)、A(Award & Recognition,激励认可)、R(Resilience,韧性与精力管理)、T(Technology Data & Analytics,科技赋能)。
可持续发展:员工全面健康管理框架
公司持续探索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搭建员工全面健康管理框架:
健康生活
推广运动、健康饮食等日常行为,并为员工提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如在线健康咨询&慢病配药等,助员工踏上健康之路。
积极心态
优选心理健康服务为员工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涵盖心理健康教育、测评工具、辅导和心理咨询等,增进员工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心灵愉悦
发起可持续发展员工活动倡议以及公益倡议等,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对社群的归属感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妥善规划
提升员工的理财认知,适时提供自助工具和专业协助,如开设保险产品知识讲座、税法知识讲座等,帮助员工在不同人生阶段开展相应的财务规划管理。
多元包容:“4A可持续模型”
随着00后进入职场,员工群体愈加复杂化、多元化,员工对公司福利关爱的需求更加差异化。面对“千人千面”的员工需求,公司用“4A”可持续模型指导指导实践,评估并实施有效的多元包容策略,促进职场性别平等和多元化。
“4A”可持续模型
“4A”可持续模型包含意识(Awareness)、行动(Action)、拥护(Advocacy)、诊断(Assessment)四方面,公司以4A模型为指导,明确将成长发展、健康管理、薪酬福利和职场设施作为女性关爱4大抓手,打造包容多元的工作环境:
成长发展
定期组织女性成长圆桌论坛,沟通交流不同阶段女性对于职业发展的认知;组建不同类型的女性社群,促进社群互助,打造温暖的职场环境。
健康管理
设置瑜伽、舞蹈等女性友好的健身项目,女性员工在工作之余可以通过健身强健体魄。
薪酬福利
设置女性体检项目,提供HPV疫苗福利等。
职场设施
开设母婴室,给特殊时期的女性提供独立的休息空间。未来,公司计划设立粉红信箱,向女性员工开放,收集反馈、建议,持续优化改进。
激励认可:“i认可”荣誉表彰移动平台
在整体经济环境趋于复杂化、员工类型多元化的背景下,公司提出以战略为导向,以文化为导向,以关爱为导向,设计荣誉管理体系,让员工“被看见”,被认可。
基于驱动力ABCD四力模型,公司构建荣誉认可体系,上线“i认可”荣誉表彰移动平台,驱动激励员工实现战略目标,倡导文化行为。
驱动力ABCD四力模型
“i认可”是为公司员工提供荣誉认可和员工关怀的一站式移动端数智化平台,具有六大特点:
体验一致性
基于企业微信平台,为全国所有分公司的员工提供创新而一致的认可体验。
认可游戏化
员工可以给与和接受荣誉认可勋章,定制头像,悬挂不同的标签,践行公司使命、愿景、领导力、战略目标等……
仪式感浓
在生日、周年等纪念日时员工会收到定制化祝福,经理和同事们会在纪念日前后送上祝福。
迎新更热情
新员工会收到来自高管层入职欢迎信。
不止于“精神”
精神激励结合物质奖励,员工在被激励认可时会得到相应的积分,积分可以在积分商城里兑换礼品卡和商品。
数字化管理
为人力资源管理触点提供数据输出,以衡量和追踪荣誉表彰认可活动及其影响。
*表彰可随时随地,跨部门、跨地区进行,勋章全员可见,公开表彰。员工在其职业生命周期中受到的鼓励、认可都会被实时动态地记录,荣誉表彰记录可通过个人勋章墙、英文名搜索、部门筛选动态以及荣誉认可记录动态一览四种方式搜索查询,丰富人才盘点视角。
韧性与精力管理:系列管理赋能课程
公司关注到心理健康越来越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度,设计了面向员工、团队和带人经理三类群体的系列管理赋能课程,提升员工的心理韧性和精力,助力员工健康工作、生活。赋能课程采用差异化设计:
面向员工个人的赋能,帮助员工有效管理精力和压力,提升工作速度和质量;
面向团队的工作坊,促成团队成员在良好的精力状态下更愿意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减少冲突;
面向带人经理的进阶赋能,促进提高团队绩效、改善决策能力、减少员工流失,为团队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科技赋能:创新智库
公司建立创新文化引领机制,细化创新内涵,提倡三类创新:围绕和延续现有核心业务的优化创新,强化核心业务;突破现有业务关键掣肘的创新,建设新能力;尝试之前尚未涉猎全新业务模式的创新,开创全新业务模式。
思想先行,为鼓励员工创新,公司建立创新激发与推动机制,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
创新特别奖 激励“创新典型”,以点带面,激发全员创新热情。
机构层面创新评选 让“优秀创新机构”被公司管理层及其他员工及时看见与认可。
创新竞赛 表彰员工个人或团队的“分公司/业务条线优秀创新方案”。
个人/团队层面年度表彰-创新赛道 助力“自下而上”创新想法的持续涌现。
日常工作创新行为认可(依托“i认可”平台) 打造全员创新文化,鼓励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身边同事的创新行为。
公司持续推进分层分类的创新能力建设,包含以下三方面:加大对重点人群(中高层管理干部)资源倾斜,新增中高层专属学习资源,如“大咖分享”“企业参访”等;提升创新相关资源占比,推出面向全员的创新系列课,涵盖创新思维、创新落地、创新应用等话题;夯实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库,为员工提供线上自主学习平台资源。
为鼓励创新,推动创新落地,公司建立创新智库,收集、刊登创新方案,征集对创新方案落地感兴趣的志同道合伙伴,员工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共同完善迭代创新方案。
在“大健康”理念热议的当下,Y企业多措并举,将大健康理念融入到人才发展体系的建设中,助力员工全面健康管理,打造多元包容的工作环境;数字化浪潮下,Y企业将员工激励认可和技术相结合,为员工创造更好的认可体验,鼓励员工践行企业文化,持续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激励员工创新进取,提升工作效能。
作者:Hellen Zhang | 人才可持续发展总监
来源:人力资源智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