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981190
首页 企掌道学习平台 面授及内容 课件定制 混合式学习 运营服务 解决方案 培训+AI解决方案 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新员工解决方案 销售人才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 免费体验 关于我们 关于思创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数字化培训等于在线培训?先来搞清这三个核心问题

发布时间:2021/10/21 09:51:29   Click: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组织学习发展的需求,企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仅仅有经验值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市场变化和学习需求的快速变化,经验能够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求新敢变的开拓性思路才是我们深耕数字化学习的研究和实践的核心。


数字化学习的意义,不仅仅是搭建一个线上平台,把课程搬上去,让学员去学就完事儿了,而是以终为始,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以业务和人才为落脚点。

 

深度剖析了数字化学习的趋势,战略设计的规划,以3个核心问题来和大家浅谈数字化学习在应用的过程中用什么思路应对。 

 



01

如何凸显数字化学习对业务效率的支持?


这个问题的背景可以是非常多元化的业务场景,但我们能够把控的是,数字化学习的3个核心特点:覆盖广、速度快和成本低


例如推动全国新品项目培训,全国4000多家终端门店,全国讲师团队大概100人的现状下,以50人一场的集训去做推广,不分节假日休息,从组织筹备到实施,非常顺利的前提下,至少需要15~20天的时间进行覆盖和推广。


而如果通过线上数字化学习的模式,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全国终端同频在一天内,完成课程的学习,产品的打卡练习以及新品的综合知识考核,解决广撒网知识普及这个棘手的问题,15:1的效果是肉眼可见的效率。


这是大部分培训人能够达成的共识,数字化学习能够短、频、快的进行覆盖和传递,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相对来说都会降低


但仅仅是看量化的数字表现,我想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当你的数字学习发展已经完成了初始化起步,仅仅用漂亮的覆盖量的数据业务部门是不太满意的,经常反问的是那结果呢?学完以后的反馈呢?落地情况呢?





02

 如何评估数字化学习效果?


量是质量的基础,起步初始阶段先抓量,待整体数字学习体系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才是我们挑战提升从激活数据量到学习成果质量的过程。


如何评估质量这是培训人经常困扰的问题,其核心的原因在于我们一直在努力,但离我们的理想高质量的结果往往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一个很核心的原因在于,VUCA时代,业务场景不断变化,所以培训人仅仅依靠经验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更多的还需要拥有前瞻性的眼光,大胆突破和创新。


训前,我们和业务部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和沟通。此时的沟通不仅限于他们需要什么,同时也要明确的告知我们能够改变什么,赋能的知识和技能达成行为改变的边界在哪里,从而达成双方心理预期的共识,那么在做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才能够根据这个共识进行拆解。


训中,通过平台、内容和运营,来提升对线上学习的质量把控。实践来看,社群运营类学习项目的质量效果肯定是优于散养式自主学习的效果的,那么学习运营本身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会更多一些,市面上的线上学习训练营很多的方式和方法都可以借鉴和学习。但特别强调的是,不要原封不动复制粘贴整体模式,不同企业,不同项目背景的各色学习基础会导致于有些方法和模式会水土不服。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训中,我们要划分过程学习效果反馈的节点。


例如,疫情对于实体零售行业冲击很大,直播摇身一变成了业务发展的一个新渠道,各大新媒体平台,吃喝玩乐各种产品都在做直播,这就给了我们一个课题——品牌新媒体KOL的打造,也就是说我们要和业务共同不断摸索,并与其共同成长。


这个项目中设有5个关键的赋能点:“平台选择-主页面搭建-KOL人设画像-短视频输出-直播带货”。社群型的课程时间周期大概是21天,设有5个阶段学习打卡及阶段性实践成果反馈。


这个过程也需要业务部门的协同推动,如果遇到一些非培训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及时探讨和梳理,找到目前最优方案,形成一个正向良性的学习循环推进,不仅深度的和业务部门有链接有交流,大家对于结果本身也能够有更好的预期共识。


而不是仅仅在训后去评估学习效果本身,往往过程管理中的反馈不够充分和全面,在训后反馈学习成果时也比较难达成双方的心理预期。


训后阶段,针对整体的数字学习的报告分析,需要进行报表式深度分析——哪些学习的模块打卡质量较好,哪些学习模块需要再强化,刻意练习反复训练才能达成好的结果,针对学员学习完成后,整体的实操水平初步评估达成什么效果和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数据表现,提炼分析业务关心的落地实操和人才发展的问题,而不仅仅粗暴的提供覆盖率/活跃率/打卡率问题。





03

如何提高数字化学习项目的新颖度? 


我们常常说用设计产品的思路来思考学习项目,不论是多么创新的呈现形式或者体验模式,还是要遵循化繁为简,内容为王,8字原则,不过度追求玩法而忽略精品内容的打磨,毕竟只有干货到位了,才能真正赋能到位。


同样,也不要因为追求创新,而不断做加法,体验过于繁复,反而会忽略内容本身的聚焦,但如果是把内容全部设计在学习体验中,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何提高新颖度呢?关键的法则其实就是抓需求、做设计、玩体验。


抓需求抓什么?抓大家的猎奇的心理,趋利的心理。靠什么抓?首先要去抓受众学员的痛点、痒点和爽点。


  ♢  业务技能不会,天天加班,天天被老大pk,眼看新人业绩做的马上就要赶超我了,难不难受,要不要学?要!

  ♢  标杆学员小张,从0到1,实现业绩突破,生活工作两不误,想不想知道他有什么妙招?心里痒痒么?要不要学?要!

  ♢  实操干货,0成本转化工具,拿来直接用,业绩增长的百宝箱,想不想要?要不要学?要!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要的就是有干货、有标杆、有工具。

 

其次是做玩法设计,有意思的玩法有很多。比如话题讨论、小组打卡、竞赛pk、主题分享、表彰排行、知识卡片、锦鲤抽奖、快闪活动、红包接龙、游戏闯关等等,不论是线上线下的学习设计方法,我们都逐一开始尝试,目的就在于要让数字化学习项目好看、好用、好有意思。

 

让人感受到项目新颖的核心关键是:旧玩法的新组合。


比如在线路演,其实就是“线下路演+线上直播”的组合,班级群组内做团队学习pk,其实就是在线分组+小组学习积分排行的组合;把一些玩法打散,重新再做组合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思路,发现数字学习设计的创新其实也是有技法的。


 

最后是玩转体验,这里我所谓的体验其实指的是,我们一些设计的环节需要有技术工具来做支撑,如果平台本身功能强大就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功能自然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还需要外借一些工具来增强体验环节时,切记这些工具操作起来,一定一定要门槛友好易上手,好操作、好体验、好互动,不然在体验环节会大打折扣。



来源:培训杂志  作者:赵倩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