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近年对数字化学习极为重视,并在这一领域颇有建树。面对数字化学习的影响与挑战,企业应总结出契合学习行为的新特征,并找到与之对应的新的学习策略。
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华为大学高级学习专家程云博士怎么说……
♢ 身处学习数字化时代,你焦虑了吗?
♢ 六大便利、三重革新:学习挑战如影随形
♢ 面对数字化挑战,送你几招企业应战策略
-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激励机制
-拓宽学习者知识获取的途径
-强化思维框架训练,解决复杂问题
-数据分析,制定个性化学习服务项目
身处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学习领域也在持续发展,从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再到智慧学习(s-Learning)。
数字化背景下的学习模式,将由信息单向传递、以内容为中心,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协同共享式学习;以正式学习为主,转变为在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中的非正式学习为主;由刻板的教师设计和呈现、学生被动学的学习策略,转变为生成性的学习策略。
此外,封闭的学习管理系统正在转变为个性化和开放性,甚至是以整个互联网为依托的学习环境。
01
身处学习数字化时代
你焦虑了吗?
根据Gartner《2017十大技术趋势》报告所示,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三个趋势: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
这样三大趋势,是众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背景,在这一背景下,开创性的应用和服务不断产生。《数字化转型不得不说的那些梗》指出:这些趋势,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带给人们无限的焦虑。
数字化三大趋势
万物感知,即计算设备遍布,大型机、小型机、PC机,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工业设备、公共设施、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都拥有信息识别、数据存储、计算的功能。
万物互联,在互联网技术下,这些计算设备都很方便实现联接,万物互联,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应用场景和应用形态,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互相联接的设备,产生了海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有效分析,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控世界。
万物智能,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或者被嵌入智能产品(Intelligent things,即超越执行刚性编程模型的物理物件),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实现高级行为,与周围环境和人类更加自然地互动 。
学习领域也因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出新的理念与实践。从数字化学习(狭义理解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再到智慧学习(s-Learning),学习从业者们带着无限的想象和焦虑在持续摸索。
“智慧学习”的演进过程及其他学习范式的比较分析
(出自《智慧学习:内涵、演进与趋势——学习者的视角》,作者贺斌)
其中,即使是最有深度的“智慧学习”,人们对其理解也仍限于当前可见的情境。如同企业在其它领域对于数字化的未来不可预知一样,对于数字化即将为学习带来的革新,企业仍需更多畅想与实践。
02
六大便利、三重革新
学习挑战如影随形
新技术为学习带来了便利,使人们的学习行为发生变化,同时也增加了更多挑战。
▶▶从资源到应用,六大便利领跑学习
《对“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化学习的审视与思考》提出,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学习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通过梳理,主要包括6点。
♢ 学习资源形式更丰富
相对于文本,人类大脑更善于分析、处理视觉图像,因而近年来的学习资源愈发多地得到了可视化。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拟传递的信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可视化处理,从而帮助学员高效地发现隐藏在知识内部的特征和规律。
除文本格式外,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以及3D等各种特殊图像与语音效果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以提高学习效果。
♢ 学习资源开发更高效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习资源的生成可以多人参与协同开发,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学习资源的快速迭代更新。并且,学习资源开发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例如,通过协助系统实现身处多地的主题专家异地同步开发。
♢ 学习中的协作、交互随时随地
利用信息技术可更便捷地实现同班讲师与学员之间、同班学员间的交流互动,甚至让不同班级、不同地域的声音和资源一起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学习的时间可以扩展到课前、课后;学习空间可以扩展到家里、户外,并且通过各种形态的学习社区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讲师与学生之间甚至学生与非同班同校学生之间的即时交互。
♢ 学习过程与结果可视化
很多学习活动都在平台上发生,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学习过程,并实现即时、动态的诊断分析和评价信息反馈。讲师可以更及时地对学习者进行精准且全面的学情分析与学情记录,依靠数据进行相关教学决策。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便于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利用平台随时察觉自己的学习状态,包括每类知识学习的完成情况,自己的点滴进步,以便于自己及时调整,查漏补缺。
♢ 资源推送智能化
如同《为学习服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观念、模式及实现途径》所说,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学习资源云平台,然后通过对学习者个性特征的识别,以及对其学习行为的跟踪、记录和分析,可以识别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
这有助于智能化地推送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和辅导微课,以及智能化地跟进学习进度,促进个性化、智慧化学习。
♢ 部分学习活动与培训运营被人工智能替代
在蓝象资本的报告《EdAI:2016年-2020年教育迈向智能时代》中可以看到,未来的教育是人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时代,人工智能承担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人类则承担创新、复杂决策、情感关怀激励等劳动。过往相对简单的部分学习活动(信息记忆、存储、简单加工)将被机器取代。
未来的教育是人与人共智能协作的时代
基于自身的学习功能,人工智能将被更广泛地在学习中应用,培训中学习问题诊断、作业批改、教学过程管理等活动将越来越多地被人工智能替代。
▶▶学习行为三重革新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人们关于内容获取渠道、学习自主性、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
♢ “知识获取途径”重要性增强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营造了内容丰富、四通八达的网络学习环境,大大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人类获取的信息不仅存诸于人类的记忆中,还可以存储于人体之外的工具里。
《网络时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连接主义》表示:“知识在不断增长进化过程中,获得所需知识的途径比学习者当前掌握的知识更重要。”
“事实知识(Know-What)、技能知识(Know-How)、原理知识(Know-Why)、知识获取途径(Know-Where)”几类知识中,“知识获取途径(Know-Where)”的重要性逐步加大。
♢ 自主学习愈发普遍
互联网技术为个体自主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线上学习平台上各类学习资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和使用针对性的平台、资源及学习服务,进行自我导向的、自主的学习。
与之并行的是,知识与技术的快速更新带来大众在学习上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激发越来越多的个人利用现有的便利条件进行自主学习,而不单纯依赖组织安排的正式学习。
♢ 非线性、碎片化、交互式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后现代阅读方式”出现,并逐步成为主流。
“后现代阅读方式”表现为一种以读者需求为中心,非线性的、碎片化的、交互式的阅读方式。大量阅读非线性、碎片化地发生,同时阅读中人们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实现交互。这类学习成为正式学习之外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虽然这类阅读获取的信息缺乏严谨的结构,组织无序、随机,学习效果不一定理想,但该学习通常应需随时随地发生,及时、适用,如能与正式学习有机结合,将有效提升学习的效果。
03
面对数字化挑战
送你几招企业应战策略
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学习实践增加了新挑战,包括三点。
新挑战
♢ 需要更强大的学习动机与激励
数字化的世界会产生更多固有和随机的学习干扰。各渠道所传递的知识海量、碎片化、良莠不齐,同时信息的组织无序、随机,学习者很容易被海量信息裹挟。对此,学习者需要拥有更强大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主动选取契合需求的学习资源,而非随机接受外部信息的推送。
♢ 持续学习的要求更高
知识呈指数增长,许多领域的知识生命期已发展至以年甚至月为衡量单位。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加速度提升。
♢ 复杂情境下问题解决的学习更加重要
人工智能逐步取代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很多信息的存储、加工、提取被机器所替代,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的学习更突显其重要性。而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在学习领域一直是学习领域的难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学习发生了多种转变,各种新模式也应时而生。
▶▶四种转变,契合学习行为新特征
《数字化学习的变革:理论基础、学习文化与学习范式》分析,数字化背景下,学习模式发生了四大转变,尽量满足当前人们学习行为特征的需求。
♢ 共享式学习,打破组织层级限制
如今,学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大大增强,从而更多学习活动会发生在学习者遇到现实问题时,即时获取相关学习资源。另外,在各种网络平台的支撑下,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讲师之间的交互更加便捷,空间距离不再构成障碍,各种交流平台也一定程度上打破组织层级限制,极大增强了学习中的协同、共享、交互。
学习的发生不再完全依靠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课件,而可以通过众多用户共享信息、密切交互来实现学习,从而形成协同共享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对传统以内容为中心、信息单向传递的学习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更多学习体现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协同共享式学习。
♢ 非正式学习,虚实融合
在各种学习平台、绩效支撑系统的支持下,学习更多地发生在课堂之外的日常工作及业余生活之中。
如前文所说,一些学习正在非正式化,借助网络平台非线性、碎片化地发生。组织构建的绩效支持系统,学习者本人编织的求助网络,以及更大的万维网,构成了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非正式学习成为了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形式,学习者应需及时学习,获取信息。
♢ 自主开发,打造学习关系网
首先,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从接受者逐渐变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新范式下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资源开发的过程,学习资源在学习者的参与下迭代刷新。另外,学习者可灵活运用学习资源,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分享。
这样,经由学习者组成的强连接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会性网络形成的弱连接群体,构建起了基于学习者关系的学习资源共同体,为学习资源的协同创建和广泛运用提供了保障。
其次,在Web 2.0 的技术支持下,学习者主动开展自我学习设计成为可能,学习者可根据自身需求主动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 学习管理系统,从封闭到开放
之前,学习系统如同一个岛屿,在万维网这个巨大的资源海洋中呈现出一个封闭的区域,以一种高度集中和独立的形式运行。
在新的学习范式下,学习管理系统可以作为学习的起点,以及在互联网等各类学习资源平台中搜索与使用资源的路标。而那些链接到互联网或其他工具,并保持版本不断更新的学习管理系统,甚至可以成为个人学习门户网站。
▶▶源于理论,忠于实践
回到现实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对于学习与发展的现实工作实践存在多种启发。
♢ 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激励机制
学习更多地发生在课堂之外的日常工作及业余生活之中。而这种借助网络平台发生的非正式学习,交付成本低,便于全球复制。为此,除了在正式学习上的投入外,也应持续加大在促进与支持非正式学习上的投入。
其一,提供与推介便捷的平台与工具,方便员工及时、自助式总结经验、萃取知识,输出各种形式的微课,在内部学习平台共享(如ilearningX平台、MIX视频制作工具)。
其二,在激励举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物质与非物质激励方式,鼓励员工参与到学习资源的开发中来,贡献案例,贡献经验。
♢ 拓宽学习者知识获取途径
在学习资源开发、学习活动设计中,可着力强化学习者的“知识获取途径(Know-Where)”,即如《关联主义:数字化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所说——“优化学习者的外在网络”。
具体实施时,其一,可以在各类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中,纳入相关延展学习资源的介绍。
其二,更多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如复盘、经验萃取、输出论文这些已成功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者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熟悉相关学习资源的储存路径,拓展自己的学习资源空间。
其三,进一步强化学员之间的连接。每个学员既有的知识积累即是一个小宇宙,而且会在后续个人的学习中持续更新迭代。集训班中可强化学员间的连接,促进对彼此的了解,形成各种“团粒结构”,更好地促进知识及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 强化思维框架训练,解决复杂问题
更多非正式学习发生后,正式学习的设计与交付,则可以将有限的注意力和时间资源投入到思维框架的训练、复杂情境的应对、复杂问题解决这类更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之中。
实施中,事实知识(Know-What)及技能知识(Know-How)中的部分基础内容均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自助式学习,或构建绩效支持平台,由学习者在工作中应需即时查询。
正式的学习项目则进一步强化思维框架的训练,采用应对复杂情境的演练、案例研讨,或自主探究式的复盘、经验萃取、论文输出这类形式。
♢ 数据分析,制定个性化学习服务项目
移动互联网2.0的相关技术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的记录、存储与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企业可以尝试更多对相关数据即时、动态的分析,为学习设计、学习交付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以及为学习者更高效的学习提供支持。
如线上课程开发与交付中,可从学习者学习的时间段了解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从各章节的学习时长、在某内容点上停留的时长,了解学员对相关内容的喜好等。
又如,通过相关数据分析,让学习者清晰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进步情况,与同组学员相比的优劣,与学习目标相比的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者更高效地学习。
再如,及时捕捉完整学习历程中动态生成的重要数据,在对学习者相关数据智能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与建议,并有针对性地配送个性化学习服务 。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
作者:程云